〈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33 ▍加德滿都的姑姑文化

20210923tamu 33

加德滿都的「姑姑文化」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不久前,一位八十多歲的南傳佛教比丘尼到我診所看病,陪同她的除了一位年青的比丘尼以外,還有四位四五十歲的在家人,我以為是她的在家弟子。聽到他們喊她姑姑,才知道原來都是她兄弟們的孩子。他們對她非常尊敬,這不只是因為她是一位出家人。我見過很多人對自己家的姑姑非常尊敬的情景。在加德滿都這個現象並不是個人行為,而是這裡的傳統,我把它稱之為加德滿都的「姑姑文化」。

現代文明社會不管在哪裡或哪個年代,都有「剩女」現象。不同的民族和社會對剩女的看法是不相同的。國土面積並不大的尼泊爾,不同民族對剩女的看法也非常不同。從家庭對剩女的尊敬和她合法權益的保護等來看,加德滿都尼瓦爾民族的社會可以說是剩女們的天堂。

每個民族和社會出現剩女的原因不盡相同。過去以父母包辦婚姻為主的時代,尼瓦爾社會出現剩女的主要原因是暫時找不到合適的新郎。在那個時代,尼瓦爾人必須民族內通婚,民族內部七代親戚間不能通婚,自己的小姓氏內不能通婚。有些人對另外一個古城的人有偏見,又要門當戶對,這樣新郎、新娘的選擇範圍就很窄。女性出嫁的年齡範圍又只有十年左右,如果在這個時間段裡沒有找到合適的男人,就只能「剩下」來啦。也有少數女性,年青時就看破紅塵,不願嫁人,選擇出家為尼,但因為她們出家後不住在家裡,所以不會成為姑姑文化的一部分。

在過去的社會裡,這樣剩下來的女子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跟父母一起住。父母在世的時候她們的身份是女兒,父母會不時地覺得因為沒有能夠安排她們的婚事而感到內疚,所以他們對沒有嫁出去的女兒特別好。父母過世後她們跟兄弟們一起住,這時候她們的身份是姐妹。她們跟兄弟們擁有同一個血統、共同的理想、人生觀、價值觀和追求,只是性別不同,而且她們不會向兄弟們提出分家財產的要求。因此兄弟們對沒有嫁出去的姐妹也會很好。在加德滿都,兄弟們之間有矛盾的不少,但兄妹或姐弟之間有矛盾的卻極為罕見。

兄弟們成家有孩子後,她們的身份也有所改變,她們就變成了姑姑。這個身份會持續一輩子,這樣就形成了「姑姑文化」。有姑姑在的家庭,如果是年齡大的,不是弟媳婦,而是她承擔著「家庭主婦」的責任;如果是年齡小的,她不一定會成為「家庭主婦」,但如果有興趣,還是會掌管家裡的社會關係、宗教文化活動等。嫁進有姑子的家庭的媳婦們也算有福,因為姑子們會幫她們管理家務事,會把自己的孩子照顧得很好。尤其是媽媽生了弟弟妹妹以後的幾年裡,對大一點的孩子來講,姑姑比媽媽還親。那些孩子離得了媽媽,卻離不開姑姑。只有最小的孩子似乎才感覺不到姑姑的這種溫暖。

加德滿都谷地的姑姑文化,讓女性即使沒有嫁人也有尊嚴,孩子們有了弟弟妹妹後也沒有被母親冷落的感覺。尼瓦爾人的姑姑文化,即使在現代化的當今社會,也沒有太多改變。

圖片說明:不同民族對剩女的看法也非常不同,加德滿都尼瓦爾民族的社會可以說是剩女們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