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23 ▍夜叉

20210715tamu 23

夜叉在尼泊爾!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若干年前,我在翻譯中國一篇古典小說的時候,看到一個生詞「夜叉」。從上下文判斷,我能確定那是一個罵女性的貶義詞,但從字面上看,卻又不像是個漢語言單詞,所以我決定查詞典。

原來夜叉這個單詞,是來自梵文“Yaksha”的音譯!

我感到很奇怪,因為這個詞在梵文裡是一個中性詞,是一個古代民族的名稱,在中國竟然變成了罵人的詞語。

我在尼泊爾語譯文中,不敢用梵文的原來單詞來代替夜叉這個詞,因為那樣不僅起不到「罵人」的作用,也會得罪把「夜叉」當成「半神」的尼泊爾人們。

學術界一般認為,當把《吠陀經》內容當做「聖文」的民族進入印度次大陸時,遇上了當地許多土著民族的抵抗,於是吠陀民族在自己的典籍中,直接把他們說成了「魔鬼」。根據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吠陀民族的典籍中出現了不同名稱的「魔鬼」,有些對他們友好、沒有發生衝突的土著民族,吠陀人稱他們為「半神」。所以夜叉一詞,最初是對吠陀民族友好的民族稱謂。

把自己看成最優秀、跟「神」一樣高貴的吠陀民族,矮化甚至醜化其他民族的人描述,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南亞的早期宗教文學和民間文學裡,其實「夜叉」一直是一個民族的名稱。他們被描寫成喜歡參加吠陀民族的慶典活動,是對吠陀文明比較嚮往的「半神」民族。只是後期的一些佛經和印度其他宗教典籍,把他們說成異類,可是,其實原始字詞是沒有魔鬼的意思。

從南亞的古代文獻來看,夜叉是生活在南亞東北方向的黃種人,是現代人類學上所說黃種人的南亞亞型。尼泊爾東部、印度東北部仍然有些人姓「亞卡」,這個詞就是源於梵文的夜叉。他們應該是古代夜叉的後裔,或可以說他們的祖先是夜叉的原型。

夜叉在尼泊爾,仍然是一個中性的名詞。五百多年前統治整個加德滿都山谷的馬拉國王也叫做這個名字。目前還有一些人叫這個名字。

夜叉這個古代民族的名稱,為什麼在漢語裡變成了一個嚴重的貶義詞,具體的過程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我想,一個文明圈裡的某些物體、概念,到了另外一個文明圈後,變成完全不相同的東西,在文化人類學上,這樣的例子應該有無數個吧。

夜叉在中國漢區變成一種「魔鬼」,已經一千多年了,但一直與夜叉生活在一起的我們──尼泊爾人,卻不知道這個事實,這是個有趣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