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姆醫師的尼泊爾視角〉系列之2 ▍嘎烏在西藏怎麼發福了?

 

20210204tamu 2.1

 

嘎烏在西藏怎麼發福了

文:塔姆醫師(尼泊爾龍樹慈善藥房義診醫師)


我第一次在藏區見到當地人在脖子上掛了一個小盒子狀的東西,那時候,我還認不出那是什麼法器。

那些用銀和含銀合金製作的,可以放八寸佛像的五角形盒子,如果不是它的名字正好和我們尼泊爾這裡的相同,都叫「嘎烏」的話,我不可能想到那就是在尼泊爾加德滿都山谷一帶所流行,那原本比較細緻小巧的嘎烏,到藏區後竟「發福」成這個樣子了。

所謂「嘎烏」,大家都知道是用白銀或其他金屬做成的,一面或一小口可以打開,裡面有空的管狀、圓形、五角星狀或其他形狀的佛教加持物小容器。

在尼泊爾,嘎烏都是用來裝一些印刷或手寫的經文、壇城或微型佛像等。有的嘎烏,尤其是管子形狀的,裡面多半裝著避邪咒語、經文或壇城,繫在脖子上;有些稍微大一點的,裡面裝著很小的佛像,則掛在胸前。尼泊爾人一般只有參加某些宗教活動、前往遠處或多處朝聖的時候,才會把大一點的嘎烏掛在胸前。

嘎烏,一般被認為是「移動的寺廟」。尼泊爾加德滿都山谷一帶寺廟、勝地那麼多,而且這裡的人們過著定居式的生活,所以沒有必要把「移動的寺廟」攜帶在身上,需要朝聖、想拜佛,可以直接到寺廟勝地。從而尼泊爾人養成了「嘎烏上只攜帶算命先生、密宗師建議的避邪咒語經文或壇城」的習慣。

在藏區情況就大不相同了。藏地地廣人稀,人們過著遊牧生活,他們一年到頭都要不停地移動,距離很長,來往的都是渺無人煙的草原,途中他們會搭帳篷住下來,但在任何地方都不會停留太久時間。

這種遊牧生活方式,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人生觀、財富觀和宗教修行觀等。財富觀方面,他們一有錢,馬上轉換成各種寶石、半寶石首飾、動物皮毛等攜帶方便的東西;而那些過著定居式生活的人們認為寶貴的東西,對他們來講反而是不實用、不可取的。

宗教修行方面,雖然他們虔誠信佛,但因為遊牧生活方式,讓他們不可能經常到城市裡的寺廟去拜佛,為了拜佛,他們只好把「移動的寺廟」帶在自己身上。

西藏人對「移動的寺廟」這個需求,跟過著定居式生活的尼泊爾佛教徒大不相同,尼泊爾人慣用的小巧嘎烏,滿足不了這個需求。因此「移動的寺廟」嘎烏一到藏區就開始「發福」了。嘎烏開始給他們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務了,藏區的佛教徒在嘎烏裡面除了本尊像、上師畫像,還會放經書、咒語、特殊的靈草、法物等,像個隨身小貯物櫃,加持物塞了滿滿一嘎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