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六 ▍收到爛禮物,請學會退貨!

#〈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六

# 收到爛禮物,請學會退貨!

# 連佛陀也挨罵?

# 作者:林美惠

 

how 06

 

面對語言暴力,你可以不生氣?

如果你莫名其妙收到一個爛禮物,一定要照單全收嗎?

佛陀說,其實你可以不接受,學會平靜退貨,原件奉還,請寄件人自己享用。

收到瞋心的禮物,就可以這樣。

瞋心是三毒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不順心的事很容易讓瞋心擦出火花,家人之間或朋友之間都是如此,因此有婆媳問題、兄弟反目成仇的例子層出不窮。

人際溝通往來是我們生活的日常,有時可能會遇到很沒耐心的人,口氣可能會很不好,粗聲惡氣地對待我們,當下那一刻,感受可能非常不好,要以牙還牙,立即用同樣方式回應他嗎?

誰都喜歡慈顏愛語,當對方的口氣是溫柔善意時,讓我們可以感受到有如陽光般溫暖,這種暖心體貼的溝通方式是我們最愛的。但有時語言暴力還是像一場暴風雨,來得莫名其妙,這時我們不妨以同理心想一下:有沒有可能他正面臨一些生活的壓力,他所針對的其實並不是你。

溝通方式不可能永遠順心如意,很多狀況都是我們無法主導的,有沒有一種不隨之起舞的方式,讓別人的情緒野火,不會延燒到自己心上?

一個無嗔而有覺知,具有智慧而善觀察的人,面對他人瞋火,會怎麼做?

 

佛陀挨罵了,以牙還牙?

有一段時期,佛陀是住在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國,在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

有一天,一位年輕的賓耆迦婆羅門怒氣沖沖來祇樹給孤獨園見佛陀,一見到佛陀,就開始用惡毒的話語,氣急敗壞地謾罵佛陀,在一旁的弟子都覺得這位婆羅門太超過、太沒禮貌。

佛陀示意大家安靜,讓賓耆迦婆羅門一股腦發洩完怒氣,慈祥地問他:

「你曾經邀請親朋好友來家裡,一起聚餐吃飯嗎?」

賓耆迦婆羅門自信地回答:「當然有。」

佛陀接著問:「如果你準備了豐盛的山珍海味佳餚,但你的親友連一口都沒吃,這些沒吃飯菜歸誰所有?」

賓耆迦婆羅門回答:「如果親友都沒吃,這些飯菜當然還是我的。」

佛陀微笑著繼續說:「你剛剛的情況也是一樣,在我的面前不分青紅皂白,大聲咆哮辱罵,我不接受的話,那些罵人的氣話歸誰所有呢?」

賓耆迦婆羅門狡辯地回答:「佛陀啊!情況雖然是這樣,但是你不接受,我還是送給你了。」

佛陀堅定地說:「我並不接受你的贈與?那來你的給予呢?」

賓耆迦婆羅門說:「佛陀啊!我被你搞糊塗,那請你說說看:哪一種情況下是接受贈與?什麼是給予?哪一種狀況不是接受贈與?什麼不是給予?」

佛陀微笑地說:「我們以剛剛的例子來說,你一進來不明就裡對我大聲辱罵,我也立即不甘示弱地回罵回去。這種情況下,兩個人都失去理智了,你更加暴怒,像發了瘋似開始對我拳打腳踢,我也氣炸了,用更大力氣打你,兩個人扭打成一團,希望把對方打倒。

像這種情況,就是我接受了你的給予。反過來說,你謾罵我,我並沒有回應你的罵,我處在當下;你看我不回應,更加生氣,但我還是如如不動,更加生氣,你開始揮拳動粗,如果我一樣如如不動,看著你發洩完怒氣。像這種情況,就是沒有『接受』,也沒有『給予』。」

賓耆迦婆羅門慚愧地發問:「佛陀!我聽德高望重的婆羅門曾經說:『如來以及覺悟者在面對他人莫名奇妙的生氣責罵時,是不會生起瞋恨心,也不會動怒的嗎?」

這時,佛陀說:

經過累世修行,依照正法生活調伏瞋心的人,已經沒有瞋心了。

依靠正確智慧生活,這樣的智者也是沒有瞋心的人。

如果他人對其動怒,對方也以牙還牙,這就是惡人。

對於他人怒氣相向時,不立即回應,先深吸一口氣,保持敏銳度,升起覺知,去了解對方為何生氣的原因,這才是贏得最難贏的情緒敵人。

這就是不動怒勝於動怒的關鍵了。

這時候,年輕氣盛的賓耆帶著深深歉意向佛陀說:「佛陀!我向您懺悔,我是如此無知、沒有智慧,沒有辨別是非對錯,就對著您大聲呵責辱罵,我向您深深一鞠躬致歉。」

聽完佛陀巧妙的精闢說法後,賓耆迦婆羅門歡喜的向佛陀頂禮,告別離去。

 

不以暴制暴,拿回情緒主導權

從這篇教導中,佛陀真的是解脫瞋心的幽黙的智者,他很善巧地將年輕婆羅門來辱罵他,用請客吃飯來比喻,如果客人不吃,飯菜當然都還是主人的。

在面對年輕婆羅門的責罵時,佛陀如如不動面對,只是靜靜地觀看這一切,佛陀並沒有回應婆羅門支字片語,這一切還是婆羅門的,沒有回應就沒有接受婆羅門的給予。

婆羅門親眼見到佛陀不動怒、不生氣的身教示範,再一次跟佛陀確認是不是像佛陀這樣的修行者是可以不生氣的?佛陀明確地回答,一位依照佛法正念生活,有著正智的修行者是不會起瞋心的。

瞋心是三毒之一,就是我們必須修行的日課之一,佛陀親自示範了不接受贈禮的處理方式,無論是家人、朋友或同事之間,拿回自己的主導權,自己有權接受或不接受瞋心的操控的。

 

原典這麼說:「不受瞋食,贈者自受」的故事原型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年少賓耆迦婆羅門來詣佛所,於世尊面前作麁惡不善語,瞋罵呵責。

爾時,世尊告年少賓耆迦:「若於一時吉星之日,汝當會諸宗親眷屬耶?」

賓耆白佛:「如是,瞿曇!」

佛告賓耆:「若汝宗親不受食者,當如之何?」

賓耆白佛:「不受食者,食還屬我。」

佛告賓耆:「汝亦如是,如來面前作麁惡不善語,罵辱呵責,我竟不受,如此罵者,應當屬誰?」

賓耆白佛:「如是,瞿曇!彼雖不受,且以相贈,則便是與。」

佛告賓耆:「如是不名更相贈遺,何得便為相與?」

賓耆白佛:「云何名為更相贈遺,名為相與?云何名不受相贈遺,不名相與?」

佛告賓耆:「若當如是罵則報罵,瞋則報瞋,打則報打,鬥則報鬥,名相贈遺,名為相與。若復,賓耆!罵不報罵,瞋不報瞋,打不報打,鬥不報鬥,若如是者,非相贈遺,不名相與。」

賓耆白佛:「瞿曇!我聞古昔婆羅門長老宿重行道大師所說:『如來、應、等正覺,面前罵辱,瞋恚訶責,不瞋不怒。』而今瞿曇有瞋恚耶?」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無瞋何有瞋,  正命以調伏,

 正智心解脫,  慧者無有瞋。

 以瞋報瞋者,  是則為惡人,

 不以瞋報瞋,  臨敵伏難伏。

 不瞋勝於瞋,  三偈如前說。」

爾時,年少賓耆白佛言:「悔過,瞿曇!如愚、如癡,不辨、不善,而於沙門瞿曇面前麁惡不善語,瞋罵呵責。」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經》卷42第1152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