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17 ▍猴子想逃離陷阱,用錯方法只能束手就擒

#〈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17

how 17

#猴子想逃離陷阱,用錯方法只能束手就擒

#越想脫離欲望,卻讓煩惱予取予求

#文:林美惠

看似合法的,卻讓人掉進陷阱無法自拔

網路遊戲已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日常,甚至有人沉迷在殺敵、打怪、獎勵等情境中,經常玩到茶不思、飯不想,連時光飛逝都不知,看似合法的消遣,卻有人因此擔誤到工作、健康或課業,嚴重到心理重度依賴的成癮狀態。

抽菸、喝酒等也是,也許最開始是基於社交禮貌,基於同儕認同,有了第一次後,慢慢沒有它不行,連健康也被出賣了。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還有多巴胺(可以左右情緒的腦內分泌物)可能誤導我們,佛陀是如何教導逃離欲望的?

猴子想逃離陷阱,用錯方法只能束手就擒

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弘法度眾。

有一天,世尊為比丘們說一個精彩的故事:「在大雪山中,天寒險峻的深山中,連猿猴都沒有,當然人類也無法抵達。另一種情況是在深山中,有猿猴居住在這裡,但人類還是無法生存在這裡。或者有一種山,人類和動物都可以居住生活,有獵人為捕捉猿猴,就在牠們經常出沒的地方將黏膠塗抹在草上,聰明的猿猴看到了就繞道過去,愚癡的猿猴搞不清楚狀況,就用手輕輕去觸摸它,手就被黏住了,想要用另一隻手來脫困,結果反而兩隻手也被黏住;進一步嘗試要用腳來幫忙脫困,腳也被黏住了;猿猴接著用嘴巴來吃草想脫困,結果連嘴巴也被黏住。猿猴身體的五個部位都被黏住,身體就蜷臥在地上。獵人到了,就用木棒將猿猴輕輕鬆鬆帶走。

「比丘們應當覺知,就像愚癡的猿猴捨棄安全的地方,被外在的聲色迷惑,才會產生苦惱。比丘們!愚癡的修行者住在靠近村落的地方修行,早晨就到村落托鉢乞食,沒有好好愛護自己,沒有守住五根門戶,眼睛看見外在的形形色色,就產生貪著,耳朵聽聲音、鼻子聞到香味、舌頭嚐到好味道、身體觸摸,都產生貪著。愚癡比丘們的內根和外境接觸後,就被五種愛欲的繩索縛住,隨著煩惱魔欲取欲求。因此,比丘們!所謂正當的修學,自己的修行應當依著安全的方式修行,不要隨便亂修。何謂安全的方式呢?就是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越想脫離欲望,卻讓煩惱予取予求

從這篇簡短、生動的教導中,看到了驚心動魄的譬喻,獵人想捕捉猿猴,在森林中設下了陷阱,聰明的猿猴趕快避開它,回到安全的地方。笨猴子想說試一下應該沒關係吧,結果不只一隻手黏住,連想幫忙脫困的第二隻手也被黏住,想用雙腳嘗試脫困,雙腳同樣被黏住,最後連嘴巴也被黏住了,獵人連繩子都不用,就輕鬆把猿猴捉住帶走了。

從這麼生動的比喻中可以看到,最重要的是修行者能夠在面對外境時,時時守護好自己,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在外境接觸時,如何以平等心如如不動,不起貪著,否則會被財、色、名、食、睡五種欲愛帶著走。佛陀說能讓我們保持如如不動心的最佳法寶就是四念處,能夠時時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聰明的猴子不會誤入陷阱,而笨猴子想要逃離,但方法用錯,命運很悲慘,反觀我們自己,方法用對了嗎?

原典這麼說:「雪山猿猴」的故事原型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大雪山中,寒氷嶮處,尚無猨猴,況復有人。或復有山,猨猴所居,而無有人。或復有山,人獸共居,於猨猴行處,獵師以黐膠塗其草上,有黠猨猴遠避而去,愚癡猨猴不能遠避,以手小觸,即膠其手;復以二手欲解求脫,即膠二手;以足求解,復膠其足;以口嚙草,輒復膠口。五處同膠,聯捲臥地。獵師既至,即以杖貫,擔負而去。

「比丘當知,愚癡猨猴捨自境界父母居處,遊他境界,致斯苦惱。如是,比丘!愚癡凡夫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眼見色已,則生染著;耳聲、鼻香、舌味、身觸,皆生染著。愚癡比丘內根外境被五縛已,隨魔所欲。是故,比丘!當如是學,於自所行處父母境界依止而住,莫隨他處他境界行。云何比丘自所行處父母境界?謂四念處——身身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四第620經

(圖片引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