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14 ▍幫忙渡河的救命船,該每天帶著它嗎?

#〈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14

# 幫忙渡河的救命船,該每天帶著它嗎?

# 平等心看待善惡法,善法也要適時放手

how 14

文:林美惠

完成階段性任務的物品,斷捨離

近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家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了,除了曬曬廚藝、畫畫或運動健身外,全球知名的「斷捨離女王」近藤麻理惠,就鼓勵大家趁這段時間將家裡整理一番,重新審視家中的物品是否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了,若它們無法再讓自己「怦然心動」,就要重新檢視是否自己會重新喜歡上它,或者把它送給適合的新主人。

無論是小時候著迷的Hello Kitty、穿過的衣服、卡片或古典音樂CD都有可能在成長歲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也許已經完成階段性任務了,就該為它們找到適合的新主人。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每個都是善法,為何也有該斷捨離的時候?

幫忙渡河的救命船,該每天帶著它嗎?

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國,在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

有一天,世尊對比丘們說:「我現在要來說一個船筏譬喻,你們可以用心好好地思維它,牢記在心。」

比丘們很歡喜地回答說:「好的,世尊!沒問題!」

世尊接著說:「假若你們在南來北往弘法的路途中被盜賊綁架,還是要保持正念,不要起惡心,反而應當生起善心,遍滿十方,無限量擴散出去。我們護持心念如同大地,大地接受乾淨的,也接受不乾淨,屎尿骯髒惡臭都能納受,也不會起一絲絲的愛憎之心,不會說這個好或那個不好之類的。就如同大地一樣,當你們被盜賊挾持時也要像大地一般,不能生起惡念、好或不好的心念。」

「我們的心念要如同地、水、火、風,能容納惡的,也能包容好的,沒有增減之心。我們要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喜、護之心。為何需要這麼做呢?修行善法一樣是因緣生法,不能執著;何況是惡法,更要捨去!就如同有人遭遇災難,四處奔走逃難,想要找到一個可以安頓身心的地方。他走啊走突然看到一條大河的對岸,風光明媚、鳥語花香,是一處可以安家立業的好地方,但水流湍急,沒有橋樑也沒船可渡。

「這時,這個人左思右想,靈光一閃:『這條河,河面寬廣、河水又深,我可以趕快去找一些木材、草葉,做成一艘可以渡河的木筏,就可划到對岸去。』亳不遲疑,這個人立馬動手將木材、草葉捆綁在一起,慢慢完成大木筏,水流很急,這個人很小心地避開危險,終於到達對岸了。這個人抵達岸邊,很開心地喃喃自語:『這個木筏是我的救命恩人,幫助度過緊急的危難,把我從災難的地方,帶到安全的地方。我實在捨不得丟掉它,我就隨身帶著它。』比丘!你們認為這個人需要隨身帶著這個木筏嗎?對他有幫助嗎?」

比丘們非常自信地回答:「世尊!那個人已經如願成功抵達大河的對岸了,就不需要再隨身帶著木筏,增加負擔了。」

佛陀慈祥地說:「連善法也要不執著捨去,更何況惡法。」

這時,有一位比丘發問:「世尊!為何要捨去善法呢?我們不是就是來學善法的?」

世尊很有智慧地回答:「可以依驕傲滅除驕傲,以滅除慢慢(自認優於「勝過自己者」)、增上慢(自認已證其實未證)、自慢(認為「五陰有我」所產生的傲慢)、邪見慢(認為有德其實是無);慢慢可以用沒有驕傲來滅除,因此滅除了慢慢;沒有驕傲可滅除正慢,滅除邪慢、增上之慢,完全滅盡四慢。我在還沒成就佛道前,坐在菩提樹下時,便有這樣的念頭:『欲界之中誰最豪貴?我就去降伏他。』在欲界之中的諸天和人民,都被我降伏了。這時,我又想到:『欲界中還有魔王波旬,我應當去降伏他。』因此,我降伏了欲界中一切憍慢豪貴之天,震驚整個魔界。」

平等心看待善惡法,善法也要適時放手

從這篇教導中,經文前面部分是很醍醐灌頂的,因為佛陀要我們像大地一樣容納好與不好的,連被盜賊綁架這樣的事,還能不起怨恨心,能夠不動心。這乍看其實是很違背人性的,我們總是喜歡乾淨的,骯髒污穢總是避之唯恐不及,怎麼會平等看待呢?對我們不好的人事物,多數人可能記恨在心,想要加倍奉還,但覺悟者佛陀就是不一樣,能平等看待一切。

因此,說故事大師佛陀說了一個很生動的故事,一個逃難的人,想要渡過一條大河,沒有船也沒有橋樑,於是這個人利用身邊有的木材及草葉之類,自行動手做一個木筏,有驚無險,平安渡河了。

平安抵達對岸後,這個人對這個木筏心懷感恩,心想全靠它才能平平安安渡河,於是這個人一直將這個木筏帶在身邊。

我們可能覺得太好笑,怎麼可能有這種人呢?其實日常生活我們不也常如此嗎?可能已經不合身材的衣服,仍然捨不得丟,心想也許有一天會瘦下來,就這樣一直放著。

對惡法要平等看待,善法也是一樣,用對時機,善法才有作用,否則一樣要捨去的,原來佛陀是斷捨離的創始人。

原典這麼說:船筏譬喻」的故事原型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船筏譬喻,汝等善思念之,戢在心懷。」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諸比丘從佛受教。

世尊告曰:「彼云何名為船筏譬喻?若汝等行路為賊所擒,當執心意,無起惡情;當起護心,遍滿諸方所,無量無限不可稱計,持心當如地,猶如此地亦受於淨,亦受於不淨,屎尿穢惡皆悉受之,然地不起增減之心,不言此好、此醜。汝今所行亦當如是,設為賊所擒獲,莫生惡念,起增減心。亦如地、水、火、風,亦受於惡,亦受於好,都無增減之心;起慈、悲、喜、護之心,向一切眾生。所以然者,行善之法猶可捨之,何況惡法而可翫習。如有人遭恐難之處,欲度難處至安隱之處,隨意馳走,求其安處。彼見大河極為深廣,亦無船、橋而可得渡至彼岸者;然所立之處極為恐難,彼岸無為。

「爾時,彼人思惟方計:『此河水極深且廣,今可收拾材木草葉,縛筏求渡,依此筏已,從此岸得至彼岸。』爾時,彼人即收拾材木草葉,縛筏而渡,從此岸至彼岸。彼人已渡岸,復作是念:『此筏於我,多所饒益,由此筏得濟厄難,從有恐之地,得至無為之處。我今不捨此筏,持用自隨。』云何,比丘!彼人所至到處,能用此筏自隨乎?為不能耶?」

諸比丘對曰:「不也。世尊!彼人所願,今已果獲,復用筏自隨乎?」

佛告比丘:「善法猶可捨,何況非法。」

爾時,有一比丘白世尊言:「云何當捨於法,而況非法?我等豈非由法學道乎?」

世尊告曰:「依憍慢滅憍慢、慢慢、增上慢、自慢、邪見慢、慢中慢、增上慢,以無慢滅慢慢,滅無慢、正慢,滅邪慢、增上之慢,盡滅四慢。我昔未成佛道,坐樹王下時,便生此念:『欲界之中誰最豪貴,我當降伏?』此欲界之中,天及人民,皆悉靡伏。時,我復重作是念:『聞有弊魔波旬,今當與彼戰。』以降波旬,一切憍慢豪貴之天,一切靡伏。時我,比丘!於座上笑,使魔波旬境界皆悉震動。」

虛空之中聞說偈聲:

「『捨真淨王法,  出家學甘露,
  設剋廣願者,  空此三惡趣。
  我今集兵眾,  瞻彼沙門顏,
  設不用我計,  執脚擲海表。』

~《增壹阿含經》卷第三十八第5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