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13 ▍我們都是如何運用時間的?

how 13

#〈佛陀,我該怎麼辦?〉系列13

#為何有四毒蛇、五劍客及六仇人每天追殺人?

#生存實境秀,誰能勝出?

:林美惠

我們都是如何運用時間的?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在《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分享一個某公司董事長的時間分配案例,董事長自己認為將時間分配成:三分之一花在跟高階主管談話、三分之一跟重要客戶談話、三分之一做公益服務。但當他請祕書幫他記錄時間後,發現他的時間大部分花在打電話追問工廠進度、幫他認識的客戶安插訂單,結果由於他的干預,曾造成工廠交貨延誤。

連杜拉克訪談的董事長都有可能出現不當的時間管理方式,對於平凡的一般人應該更會出現吧?可能在辧公室都在處理很多緊急的事,所以每天都工作量很大又要加班,台灣的工時也因此成為全球排名第四。

工作已經把我們操得很累,修行因此成為重要但不緊急,只能有空時再做,因此就一直往後遞延下去,無法覺知它的重要性。

所以佛陀在《法句經》中曾提到:「於此人群中,達彼岸者少;其餘諸人等,徘徊於此岸。善能說法者,及依正法行,彼能達彼岸,度難度魔境。」

人身難得,生命無常,對此,佛陀曾比喻「有四條凶暴毒蛇、五個劍客及六個仇人,每天都在追殺人」,這是什麼意思?

每天過著逃亡生活,只要渡河就安全了

有一段時期,佛陀住在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國,在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

有一天,世尊為比丘們說了一個精彩的譬喻故事:「譬如有四條非常凶暴的大毒蛇放在木盒中。假如有一個人從遠方來,貪生怕死,追求快樂躲避痛苦,但他的內心也並不愚昧、不昏亂,無所牽絆。

「這時,國王召來這個人,和他玩起恐怖的死亡遊戲說:『這裡有四條非常非常凶暴的大毒蛇,從今天起,你要全心地照顧牠們,隨時幫牠們洗澡,保持乾淨,適時餵食牠們,不要讓牠們餓著了,你現在可以帶著牠們離開了。』這個人一聽到這些話,內心極度恐懼、無比害怕,快速離開,可是又不知要往哪裡去比較好。屋漏偏逢連夜雨,有人好心地告訴這個人說:『你要小心!國王派了五個劍客正尾隨在你的後面,假設其中一個捉到你,就會亳不猶豫立即取走你的性命。』

「此時,這個人既害怕四條大毒蛇,又擔心五個劍客要追殺他,東奔西走,完全沒有目標,不知如何是好?走著走著,又有好心人告訴這個人說:『你要小心,國王又派了六個仇人緊追在你後面,他們隨時準備取走你的性命,任意地處置你。』當下,這個人既擔憂四條大毒蛇,又害怕五個劍客人攻擊他,也憂慮六個仇人突襲他,四處亂逃,這個人想要找個可以藏身之處。他一看見空屋,想要趕快躲進去,一進去才發現是斷垣殘壁,根本無法藏身。當他看到一個大容器,卻也無法容身。正當他尋覓可容身之所時,遇到了熟識的善友,他想要幫助這個人趕快脫離這種恐怖的苦難,非常好心地告訴他:『這個空曠的荒野,有很多賊寇出沒,你要提高警覺,若被捉到,只能任憑他們處置了。』

「這時,這個人既害怕四條大毒蛇,又擔心五個劍客要追殺他,又擔憂六個仇人找到他,也恐懼荒野廢墟出沒的盜賊,他趕快奔逃要找一個安全的避難所。走著走著,這個人看見前面有一條大河,河面很寬,河水很深,周邊沒有人跡,也沒有橋樑可以通行到對岸,所在之處又有很多惡賊,情況很危急。此時,這個人心想:『河面很寬河水很深,周圍又有很多盜賊虎視眈眈要取我的性命,我要如何才能安全到達對岸?對了,我可以收集一些木條及雜草做成木筏,從河的這邊划到對岸去。』果然,費了一番功夫努力,這個人做成一個大木筏,專心用力地划啊划,水流湍急,有驚無險,終於抵達對岸。

「各位比丘!我用上面的故事作譬喻,你們應當要用心思考其中的含義。到底有哪些含義?所謂的四毒蛇,是指:地、水、火、風四大。何謂五個劍客?是指:色、受、想、行、識五蘊。六個仇人就是對於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的欲愛。荒廢的空村,是比喻: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

「有智慧的人觀察眼時,知道眼根看到色塵時,生起的眼識都是因緣和合,虛幻不實;再進一步觀察耳、鼻、口、身、意時,也是因緣有因緣滅,生滅變化無常,不牢固的。所謂的河水,是譬喻四流: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故事中的大木筏,是指八正道:正見、正治(或稱正精進)、正語、正方便、正業、正命、正念、正定,運用八正道,可以從煩惱的此岸到達彼岸。希望渡過湍急的河水,是指善用善巧精進力。所謂的此岸,是比喻有我見、邪見;所謂的彼岸者,是指消除我見、邪見。此岸,阿闍世的國界:彼岸,毘沙王的國界。岸者,波旬國界;彼岸,如來的境界。」

生存實境秀,誰能勝出?

從這篇教導中,佛陀真是一位偉大的導演,從文字敍述中就充滿了畫面。首先國王送給這位男子四條凶暴的毒蛇,這位男子既要服侍四條毒蛇,國王又派了五個劍客要追殺,真是禍不單行。更恐怖在後頭,還有六個仇人要來報仇。

這位男子處在這麼恐佈的生死存亡的壓力,一直想要找個安身之處,本來以為來到空曠的荒野是安全的地方,沒想到這裡殺人不眨眼的盜賊出沒。於是這位男子想要躲到屋子內或任何可容身之處,無耐不是斷垣殘壁,要不然就是無法棲身。

終於來到大河邊,這位男子心想,只要能做成一個大木筏,一定能夠渡過水流湍急的大河,安全到達對岸,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幾次驚險中抵達對岸了。

佛陀是用四毒蛇比喻四大、五劍客比喻五蘊、六個仇人比喻對於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的欲愛,非常生動的比喻,很少人能覺察這些每天在劫走我們的生命。而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等,也有可能使我們淹沒,八正道是幫助我們能橫渡大河水到達對岸的救命筏。

原典這麼說:四大毒蛇譬喻」的故事原型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四大毒蛇極為凶暴,舉著一函中。若有人從四方來,欲令活、不求死,欲求樂、不求苦,不愚不闇,心意不亂,無所繫屬。

「是時,若王、若王大臣喚此人而告之曰:『今有四大毒蛇極為兇暴,汝今當隨時將養沐浴令淨,隨時飲食無令使乏,今正是時,可往施行。』是時,彼人心懷恐懼,不敢直前,便捨,馳走莫知所湊深。復重告彼人作是語:『今使五人皆持刀劍而隨汝後,其有獲汝者,當斷其命,不足稽遲。』

「是時,彼人畏四大毒蛇,復畏五人捉持刀劍者,馳走東西,不知如何?復告彼人曰:『今復使六怨家使隨汝後,其有得者當斷其命;欲所為者可時辦之。』是時,彼人畏四大毒蛇,復畏五人持刀杖者,復畏六怨家,便馳走東西,彼人若見空墟之中,欲入中藏。若值空舍,若破牆間無堅牢處,若見空器,盡無所有,若復有人與此人親友,欲令免濟,便告之曰:『此間空閑之處多諸賊寇,欲所為者今可隨意。』

「是時,彼人復畏四大毒蛇,復畏五人持刀杖者,復畏六怨家,復畏空墟村中,便馳走東西。彼人前行,若見大水極深且廣,亦無人民及橋梁可度得至彼岸,然復彼人所立之處多諸惡賊。是時,彼人作是思惟:『此水極為深廣,饒諸賊寇,當云何得度彼岸?我今可集聚材木草蘘作栰,依此栰從此岸得至彼岸。』是時,彼人便集薪草作栰已,即得至彼岸,志不移動。

「諸比丘當知,我今作喻,當念解之。說此義時,為有何義?言四毒蛇者,即四大是也。云何為四大?所謂地種、水種、火種、風種,是謂四大。五人持刀劍者,此是五盛陰也。云何為五?所謂色陰、痛陰、想陰、行陰、識陰是也。六怨家者,欲愛是也。空村者,內六入是也。云何為六?所謂六入者,眼入、耳入、鼻入、口入、身入、意入。

「若有智慧者而觀眼時,盡空無所有,亦不牢固;若復觀耳、鼻、口、身、意時,盡空無所有,皆虛、皆寂,亦不牢固。云水者,四流是也。云何為四?所謂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大栰者,賢聖八品道是也。云何為八?正見、正治、正語、正方便、正業、正命、正念、正定,是謂賢聖八品道也。水中求度者,善權方便精進之力也。此岸者,身邪也;彼岸者,滅身邪也。此岸者,阿闍世國界也:彼岸者,毘沙王國界也。此岸者,波旬國界也;彼岸者,如來之境界也。」

是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增壹阿含經.卷二十三(增上品三十一.第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