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育活動報導・覺泰法師/經典研讀
走進《妙法蓮華經》,走進成佛殿堂!
光誦經題就能解脫成佛嗎?為什麼法華經的力量那麼大?在此你可以一一獲得解答。
時間:2019年02月16日
地點:化育道場
《法華經》在中國的流傳跟影響
《妙法蓮華經》是大乘佛教重要的經典,受到中國、日本、朝鮮等傳播大乘佛教國家的極大重視。
各位知道日本的佛教是怎麼來的嗎?是唐朝時期從中國帶過去的對不對?日本當時來取經的時 候,把重要的經典《妙法蓮華經》帶回日本。大家知道日本的日蓮宗嗎?日蓮宗是日本佛教宗派之一,唯一奉持的一句話是《妙法蓮華經》,他們認為光是讀誦《妙法蓮華經》的經題,就能夠 讓他們解脫成佛。由此可知,在他們的觀念裡《妙法蓮華經》的力量有多麼強大了。
事實上,《法華經》傳到中國的時間很早,大部分的學者認為,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意思是佛陀入滅以後。大家必須要了解,佛陀在的時候是沒有經典的,現在我們看到的每一部經,其實都是佛陀心理輔導的一個記錄。也就是弟子提出問題,佛陀針對問題回答解決,這樣講述的內容,就記錄成為一部經。所以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佛陀講了這部經,經的內容就是佛陀輔導提問弟子的輔導紀錄。譬如《金剛經》,須菩提不懂「空」是什麼意思,所以提出來問佛陀,佛陀就跟他講了這一部法,累積起來就變成一部《金剛經》。
關於佛經的形成,從印度佛教史理解的話,就知道佛經是佛陀入滅之後,佛陀弟子集體憶誦, 一起「彙編」出來的,也就是把自己記憶中佛陀教誨的內容誦出來。譬如阿難把記憶中佛陀的教誨誦出來後,經過五百阿羅漢的認證,這些東西記錄下來之後,才成為經典的。因為當時佛陀在印度是走到哪裡、弘法到哪裡,所以有些經這一群人聽到、那一群人沒聽到,譬如他在台北講、高雄人就聽不到,他在台中講、台北人就聽不到,這些經到後來是怎麼流傳出來的呢?是因為佛陀在台北講的時候,台北人背起來之後寫出來,高雄人才看得到;同樣地,高雄人把在高雄聽到的佛陀教誨背起來,然後互相流傳,最後把知道的累積起來結集成為一部經。
一、《法華經》的起源和演變
學者們研究,《法華經》最初形成於公元一世紀前後,大致上在一世紀末到二世紀初的時候,這部經的內容就圓滿了。為什麼學者認為《法華經》的形成是在一世紀前後呢?最主要原因是根據《法華經》內容裡的社會背景去推斷的,所以學者做了這樣的認定。
二、梵文抄本逾40種,分三體系
由於《法華經》是經過不同的歷史階段陸續完成的,所以後來發現有各種不同的本子,譬如鳩摩羅什法師所譯的《妙法蓮華經》的本子,事實上也有一些是後來補充加進去的。據近代學者在中亞、新疆一帶做的佛學考古,發現古代《妙法蓮華經》的梵文抄本逾40種。根據這40多種不同的寫本,學者後來把它分成三種不同的體系: (一)、尼泊爾體系、(二)喀什米爾體系、 (三)新疆體系,也就是不同地方發現的《妙法蓮華經》本子,內容也不一樣。
三、翻譯版本有17種之多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法華經》共有漢譯、藏譯等的全譯本和部分譯本的梵漢對照、梵文改訂本等共十七種。所謂的全譯本跟部分譯本是什麼意思呢?
先說什麼叫做部分譯本。譬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不見得大家都知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法華經》裡面的一品,因為畢竟《法華經》有二十八品,學佛的人無法一一背起來,只會背其中幾品。舉例來說, 新疆早期學佛者,必須從中亞經過絲路到中國做生意,這些學佛的佛教徒可能無法把《法華經》整個背起來,於是就背了其中幾品,這幾品對他而言是非常熟的,所以到了某些地方自然會跟別人分享,於是流傳的部分或是被譯出來的部分就是這幾品。
那什麼是全譯本呢?在《大正藏》當中,你可以找到三個全譯漢譯本:
(一)、西晉竺法護譯的《正法華經》,十卷二十七品。
(二)、後秦鳩摩羅什譯的《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八品。
(三)、隋朝闍那崛多、達摩笈多兩人合譯的《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二十八品。
三個版本的漢譯本與梵文本對照,闍那崛多、達摩笈多一起合譯的《添品妙法蓮華經》譯的最齊全;竺法護所譯的《正法華經》也比鳩摩羅什譯的內容還多些,鳩摩羅什譯的內容最少,可是後世流行最廣的偏偏是鳩摩羅什的譯本。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大致有二點:
1.竺法護所譯的《正法華經》,雖然內容比較齊全,但由於偏重於直譯,導致譯文艱澀, 讀解困難,因而不受人歡迎。竺法護當時在中國譯《正法華經》的時候,中文不是很好,雖然知道這部經在講什麼,但翻譯時用的辭彙艱澀,一般人不懂究竟在說什麼。不曉得各位有沒有讀經的經驗,《大正藏》裡越是早期譯的經文,讀起來越是難懂,也就是雖然字都懂但內容都不懂。
2.闍那崛多、達摩笈多的共譯本雖然很齊全,也是最晚出來的,但是為什麼不流行呢?主要原因是鳩摩羅什的譯本出來了,他的中文非常好, 所以譯文通暢,文字優美易懂,再加上鳩摩羅什主持的譯場聚集了大批當時佛學界的英才,他譯經的時候,是一邊譯經、一邊講解給弟子們聽, 所以他的學生非常多,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廣為流傳。以致後面的《添品妙法蓮華經》出來的時候,已經失去先機,大家都已經習慣了鳩摩羅什的譯本,所以現在我們讀的《法華經》,通常是鳩摩羅什的譯本。
鳩摩羅什中文優美,其來有自
關於鳩摩羅什大師的背景,我稍微講一下。鳩摩羅什七歲隨母親一起出家,他爸爸是中天竺首相的兒子,非常有才華,出外旅行途經龜茲國,當地的國王非常喜歡他,就留他下來並把妹妹嫁給他,之後就生了鳩摩羅什。後來他爸爸離開龜茲,媽媽就出家了,並把七歲的鳩摩羅什也一同帶去出家。
鳩摩羅什自幼聰敏,過目不忘,七歲就可以一天背一千誦的偈子。有一次他跟著媽媽去寺廟,看到一個大香爐很是歡喜,想都沒想就把大香爐抬了起來,當時年僅七歲。抬起來之後他心想:「呦!我怎麼能拿起這麼大的東西呢?」有這麼一個念頭之後,就感覺香爐很重,再也抬不住就放下來了。之後他有一個深刻的體悟,原來一切唯心造。
鳩摩羅什的母親帶著他出家的時候,她已經是初果羅漢,之後證到三果羅漢,當她要離開他的時候,跟鳩摩羅什說:「如果你到中國弘法,將會把佛法帶到中國去,會對中國佛教帶來一個重大的影響;但是你去中國弘法,對你自己是很不利的。」雖然如此,鳩摩羅什還是發願:「如果我去中國弘法,對於當地佛教興盛有很大的助益,我個人的利害是無所謂的。」所以他還是到中國弘法。
其實鳩摩羅什一開始是學小乘,學了大乘佛法之後,覺得大乘佛法很殊勝,於是開始弘揚大乘佛法。他到中國的時候,政局非常混亂,正是前秦符堅的後期,他聽到鳩摩羅什的名聲,就派了大將呂光要把鳩摩羅什搶過來,呂光在歸程路上,聽到符堅的王朝已經被姚萇滅掉,於是停留在涼洲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後涼,同時把鳩摩羅什留在涼洲。
但呂光並非因為信奉佛教而去迎接鳩摩羅什,所以對他一點都不尊重,逼他娶太太、喝酒,目的就是要破他的戒。當時的鳩摩羅什為了繼續弘揚佛法,於是配合所有要求,儘管外界認為他是一個破戒和尚,但他為了弘揚佛法都忍下來了。這同時也應驗鳩摩羅什媽媽之前跟他說的:「你如果到中國弘法對你自己是不利的,但是對中國佛教是有利的。」
後秦弘始三年,姚興出兵破後涼,親迎鳩摩羅什入長安,這時候鳩摩羅什在中國已經停留了近二十年,所以中文說得非常流利,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所譯的經典會這麼流暢、優美,因為他的中國文學造詣已經非常好了。
講這一段過程,主要是要讓大家知道鳩摩羅什的中文底子非常好,所以有些學者雖然質疑漢譯經典翻譯有誤,有些和梵文對不起來,但是以我來想,鳩摩羅什大師、玄奘大師他們的翻譯怎麼會輸給現代的學者呢?我不認為會輸。因為翻譯的內容,一定是配合當地人能理解的觀念,用我們所能了解的方式來告訴我們,所以難免跟梵文或是當地語言有一些差異,我覺得這些都是正常的。那這主要是告訴大家,三個全譯本當中,最流行的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妙法蓮華經》。
我們現在看到的《妙法蓮華經》讀本,是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本子,後人將南齊法獻在高昌國得到的〈提婆達多品〉,以及闍那崛多於益州譯出的〈普門品偈〉,與玄奘大師所譯的〈藥王菩薩咒〉一起編入,因而構成現行流通本七卷二十八品的內容。
大家知道〈普門品偈〉是後來才加進去的,這樣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大正藏》裡雖然有關〈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註解很多,但是只註解到長行的部分,偈誦部分就沒有註解,那是因為當時的《妙法蓮華經》根本沒有〈普門品偈〉,大家有這樣的概念後,以後看到就不會覺得奇怪。
《妙法蓮華經》除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漢譯本之外,還有其他文字的譯本:
藏譯本:日帝覺和智軍共譯的《正法白蓮花大乘經》。
日譯本:1924年日本河口慧海根據藏譯本再對照梵本,日譯出版了《藏梵傳譯法華經》出版。
法譯本:1852年,巴爾諾夫譯出法文本《妙法蓮華經》。
英譯本:基恩將《正法華經》譯為英文, 1884年編入《東方聖書》第二十一卷。
除此以外,尚有梵漢對照《新譯法華經》、《梵文和譯法華經》、改訂梵本《法華經》等。另有基恩和南條文雄用梵文出版了《妙法蓮華經》,載於《佛教文庫》第十卷。還有一些《法華經》的部分譯本,不再一一列舉。
四、《法華經》的註疏
接下來我們來看《妙法蓮華經》的註解。
《妙法蓮華經》流傳到中國之後,因為受到佛教界的重視,所以各宗各派的祖師大德,譬如竺道生大師、法雲大師、智者大師、吉藏大師、窺基大師等等,都曾經為《妙法蓮華經》做註解。甚至日本最澄大師、朝鮮元曉大師等,也對《妙法蓮華經》做了註解。以上所有註疏中,以隋智顗,即智者大師的《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最為著名,影響也最大。智顗是天台宗的實際創立者,從他開始,天台宗即以《妙法蓮華經》為主要依據的經典。天台宗的一切重要思想,可以說都是從《法華經》中流出的。
在《法華玄義》註解當中,智者大師只解釋《妙法蓮華經》的經題,把《妙法蓮華經》內深層的意義挖出來,所以叫做《法華玄義》。《法華文句》則是智者大師一字一句解釋《妙法蓮華經》的經文,這叫做文句。以天台宗來講,這兩本是重要必讀的兩本《法華經》註解,也是對後代影響最大的。(系列二)
聽打:徐姮巧
------善報2019夏季號 pg. 66~69
善報助印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