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的媽媽們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圖片故事:史上第一位比丘尼,也是女眾僧團創始者:大愛道比丘尼,是佛陀的養母,也是一位「開悟的媽媽」,示範一個女人只要夠努力,即此一生,就可以成就阿羅漢果。(雕像圖引自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水墨畫引自網路)
過幾天就是「母親節」了。如果佛陀送母親一朵花,以我們世間人的妄念來想像一下:佛要準備幾朵花?送給誰?
歷史的事實是,佛陀會準備兩朵花,送給兩個女子,一位是生母摩訶摩耶,一位是姨母兼養母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就是日後的世間第一位比丘尼、女眾僧團開創者:大愛道比丘尼。
她們都不是普通的女子,我指的不只是印度淨飯王的王妃,而是她們都是佛經明文記載的證悟聖女弟子。摩耶夫人證得初果,大愛道比丘尼更是證得阿羅漢果。她涅槃前,佛陀還特別允許她示現大神通,以增益弟子信心。
這些神聖的媽媽,雖然和佛陀都有甚深因緣,都不只是「母憑子貴」,而是靠自己實打實修,讓凡心脫離多情多風波的世間,永斷輪迴,還能利益他人,示範了「女身證悟」的典範,激勵後世無盡的女修行人。
正因為母親節這個緣起,這次「總編雲書房」,就來介紹一下前年2019年母親節前出版的《不枉女身:佛經中,這些女人是
這樣開悟的!》,說說佛經中有名的「神聖的母親」們,那些已列聖者之流的「開悟的媽媽」們。
重要的是,書裡有38個佛經明文記載的真實故事,38個證據,證明「多情多苦的女人,也是會開悟的」!
▍有血緣的陌生人
前陣子,有位朋友告訴我,前年她帶母親,兩人去京都旅行。
聽到的時候,我心裡響起一聲驚嘆號:「啊,真好!」
但我當時只是靜默,甚至沒把我的隨喜讚嘆說出口,因為忽然有絲寂寞,像輕煙從心底掠過。
因為我的母親在我大三時已經辭世,我沒有機會陪母親去旅行,沒有機會和她在旅途中,因為無可迴避的終日相處,而吵架,而說開,而聽見彼此心中那些多年未說出口的話。
我的朋友帶母親去京都旅行,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她並不是母親最愛的女兒,從小到大,她都知道母親最愛弟弟。
這其實很普遍,連我都是,但我很理解而不太在意,因為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父母們都指望著獨生子養老送終,對女兒都沒有太大要求和期待。
不是母親最愛的,不是重點,重點是媽媽在自己的執念裡不快樂,兩人在彼此眼裡都是奇怪的生物。
家族旅行從來都不容易,不在一起生活多年後,家人常是有血緣的陌生人,你們很可能連作息、連吃什麼都不一樣了。記憶裂痕,加上各種不一樣,和「親愛的陌生人」一起旅行,肯定好戲連台,我朋友在出發的機場就和媽媽吵架了。
幾天後,我終於對朋友說出我的隨喜,並且坦言我的寂寞:「因為我沒機會了」。她說:「帶媽媽去旅行,是希望她也能開心的過好自己的人生。」
▍佛陀送給母親的花,是佛法
「希望媽媽開心的過好自己的人生」,這句話令我深思。她的幸運在於,還有機會努力,邊吵邊陪伴,努力把我們認為的美好,介紹給媽媽。
如果是佛陀,他會怎麼做呢?他會介紹的美好是什麼?
佛陀把佛法介紹給母親,那是他送給母親最美的一朵花,那朵花可以離苦。
涅槃的本義,就是離苦。佛陀教給母親離苦的法,讓她們自己解脫自己。
佛經上記載,佛陀上三十三天,又稱忉利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阿毗達摩」,摩耶夫人和天人眾,聞法都證得須陀洹果,成為初果聖者。
在漢傳佛教世界,更知名的是,佛陀在忉利天為母親說法,地藏王菩薩也來聞法,佛陀因而向在座天人眾介紹了地藏王菩薩的願力,這就成了知名的《地藏菩薩本願經》。
佛陀是在35歲這年成正等正覺的,以世間的時間看,佛陀和母親至少分別了35年以上,35年後,天上相見,佛陀送給母親的第一個禮物,是佛法。
這讓人深思,多年以後,如果我有能力、有因緣和辭世的母親再見,我能送她佛法嗎?我「送禮」的善巧,能讓她一見歡喜嗎?而她會像摩耶夫人一樣心開意解,欣然接受嗎?
▍永不放棄的女英雄
摩耶夫人的故事,是《不枉女身》38個女身成道的真實故事中,唯一一個不是發生在地球上的故事,因為她在生下佛陀七天之後就辭世了,往生三十三天,成為天人。
書中其他37個故事,都是發生在這個多塵多煩惱的世間,都是「人」的故事,其中就包括佛陀的姨媽兼養母: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就是日後的大愛道比丘尼。
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的修行路,從歷史的事實上看來,一路都是她堅持到底、爭取來的。
從爭取出家,到帶著五百釋迦族的貴族女,加入佛陀僧團,開啟女性僧團的傳統,她永不放棄,因此締造許多第一的紀錄:她是史上第一位比丘尼,她是「資深第一」的佛陀聖女弟子,她開啟女性僧團的先河——這背後,有自己的堅持到底,更有著善知識阿難陀的幫助,和既是餔乳養大的養子、又是導師的佛陀,開先例的加持、開許與成全。
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來,像個革命家一樣勇往直前,為後世女眾修行人披荊斬棘,殺出一條血路,後世女性行者,都會感謝這位勇敢的女人,和兒子一樣走出王宮的舒適圈,邁向壯闊的解脫路。
在出家之前,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聽聞佛陀說法,已證初果;出家之後,更是精進刻苦修行,最終證得阿羅漢果,永斷生死。她的故事不是傳說,是佛經明言、信史有據,她示範了一個女人只要夠努力,即此一生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
▍病和藥,都是愛
很抱歉的說,母愛很偉大,但很多媽媽都是有問題的媽媽,在古代的印度,或在今天的你家我家,都差不多,症狀不同,但病因相同。
《不枉女身》裡的開悟媽媽們,悟前狀況各自不同,有重感情的烏毘利比丘尼,生生世世都在為喪女痛哭;有出了家還放不下兒子的摩羅迦葉母比丘尼,靠兒子翻臉幫一把,才真正轉心向佛法;還有「虎媽」瓦達母比丘尼,知道「父母之愛子女,必為之計長遠」,真正的長遠之計,是給孩子出離生死的佛法。
相同的都是重感情。
慈母愛重,世間皆知,所以佛教形容觀音菩薩對眾生的慈悲,才會用「如母親鍾愛獨子」來形容;大乘菩薩道,為了喚醒我們心中和一切有情的連結感,才會說「如母眾生」,提醒我們「一切有情,都曾做過我們的母親」,讓我們提起「饒益有情」的責任感。
然而,大家也都聽過「女人業障重」的說法,業障重是因情執重,重感情的結果,也被感情的枷鎖所縛,成為多情多煩惱的苦惱生命。
當愛成了障礙,我們看見很多媽媽都不快樂,用愛把自己綑住,也把別人綑住。有方法把這種有壓力的愛,轉成生命的出路嗎?
▍以母愛為道路,走向證悟
如果是佛陀,他選擇給母親佛法,這是不枉母子緣份最好的選擇。
因為佛法能讓愛成道路,而非障礙,一如佛陀給那些「愛有多深,苦就有多深」的母親們的開示,只要轉小愛為大愛,不要把眼光局限在此生兒女,慈母之愛也可以轉成菩提道上無限的利他能量。就像一個母親鍾愛獨生子一樣,絕不放孩子一個人身陷糞坑,只要孩子呼喚,一定毫不遲疑的聞聲救苦,這樣的母愛極大化,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遍滿,是不分男女都具備的特質。
一如《不枉女身》中那些神聖的母親,以母愛為道路,走向證悟。
但這件事並不容易,如果我們連幾點起床、早餐吃什麼都不想改變,卻要讓媽媽從此放下放鬆步上解脫道,讓一位母親把她一生的榮耀和負擔「母愛」放下、轉化,轉心向法,轉成對如母眾生的大愛,這談何容易?
我們不是佛陀,肯定沒有這種力道,只能在少說多做的陪伴中,讓我們的狀態多少具有說服力,至少讓人對佛法生起一點信心和歡喜。在祈願母親成為偉大的母親之前,我們自己要先成為毛病少一點的孩子。
像我這樣一個已經沒有機會陪母親旅行的孩子,也已經沒機會送媽媽一朵佛法的花,陪她步上修行解脫的旅程,沒機會陪她在佛法的勝筵上嘗到珍貴的法味,想到這,有絲惘然。
這件事最好的可能,是有朝一日修到證悟,可以去母親的去處,為生前不快樂的她,補送一朵遲來的花,一如佛陀35年之後為摩耶夫人所做的。但這件事時間之漫長,是「乃至證菩提」,想到這裡,心裡就有點抱歉。
所以想跟還有機會的人說:請珍惜和媽媽剩下的旅程,人生的和心靈的,都請多陪她一段,這樣日後想來才會無憾。
▲相關文章,請見「探路客」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