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十八〉心好甜

cb18 1

心好甜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進入正題之前,先說說中國歷史上「第一美玉」的故事,我要請它開道。

它是「和氏璧」

 

被看扁的石中玉

 

大家小學時都讀過「完璧歸趙」的故事,讓我們恢復一下記憶:智勇雙全的藺相如,很帥的靠一張嘴,從強秦的虎爪下,保全了國家尊嚴,以及和氏璧,那整個中國從上古到中古史上最著名的一塊玉。課本沒說的是,「完璧歸趙」55年後,它還是落入秦國手中,被刻上字,成了傳國玉璽,一路傳到唐朝,歷朝歷代都用它代表最高權威。

但一開始,和氏璧完全被看扁,人人都覺得那不過是一塊頑石。

《韓非子》裡記載了它的悲慘身世:戰國時代,有個叫卞和的人發現了一塊璞玉,「璞」的意思就是石中玉,絕世之美還包在石頭裡。他覺得這是稀世珍寶,就拿去獻給他的王楚厲王,厲王覺得「你拿塊石頭唬弄我」,就砍了他左腳。

厲王死了,武王繼位,死心眼的卞和又去獻玉,武王好一點,有一點求證精神,找了一個玉工來看一下,玉工隨便看一眼,還是認為這是一塊石頭,卞和這次被砍了右腳。

武王死了,文王繼位,沒腳的卞和抱著他的石中玉,在楚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有人問他哭什麼,他說:「明明是美玉,卻被當成石頭;明明是忠臣,卻被當成騙子!」楚文王心知有異,找人鑿開頑石,露出前所未見的絕美玉質,文王因此以卞和的名字命名,這就是第一美玉「和氏璧」的故事。

 

解脫道小學生,分享「畫中月」

 

和氏璧的遭遇,其實和我們看待自心本性的方式,有奇妙的相似處,明明是第一美玉,卻被當成石頭一顆。

周一剛剛上完明就仁波切大手印「解脫道三四階」線上閉關課程,整個人浸潤在心性教法中,鬆鬆的充滿幸福感,忽然想起那個古老的「第一美玉」的故事。

就像「嘗到美味的東西,就會想起所愛的人」,對我而言,心性教法真是世間最美味的東西,很想分享給與眾生文化有善緣的朋友,所以這次「總編雲書房」,就要試著說說我所接觸的心性教法。

說「試著」,是因為「第一義不可說」,真正的心性教法,不是說得出來的。何況我只是心性教法的小學生,歡喜信心有餘,經驗覺受不足,實修實證就更別提了。

關於心性修持,明就仁波切拿月亮作比喻來說,如果自心本性是月亮,這條修道會經歷三個階段:

一,畫中月:在理論、見地上認識心性,這還是乾枯的知識,就像在書上或畫冊上看到月亮的圖片;

二,水中月:有了見地之後,還要座墊上老實練習,漸漸就會生起經驗覺受,那就像在平靜的湖面,看見月亮的倒影,形象顏色都已經很像了,但還不是真正的月亮,那只是「水中月」;

三,空中月:只要不放棄的繼續練習,有一天你會直接看見心性,就像一抬起頭,就看見天空中一彎新月,只是很細的月牙兒,還不是滿月,但這已是真正見到月亮了。

我這程度,頂多是看到「畫中月」的初級班,然而光是看到畫中月,就讓我彷彿千年深暗中瞥見一絲微光,狂喜不已。但小學生畢竟是小學生,一出口都是「老師說」、「老師說」,所以這篇稿子只是見地和資訊的分享。

願這些分享像某種「指月之指」,因為利他的本願,所以笨拙多事的東說西說,願有大福報的精進利根者,順著手指的方向,依止到心性教法的具德上師,因為如法實修,而終能看到虛空中真實的月亮。

 

認出自心的石中玉,讓它成為和氏璧

 

所謂心性教法,就是指:直接認識自心本性,就是解脫。

它在不同的傳承,有很多不同的名字,有人稱它是「大手印」,有人稱它是「大圓滿」,有人稱它是「本來面目」,講的都是同一件事:我們心的本質。

心性教法認為,我們都有成佛的完美潛能,和佛陀有著相同的心靈DNA,都有同等的機會成佛,那就是佛性、如來藏。

只是那完美的本質,現在正被遮障著,所以此刻我們的心看起來很糟。多糟?經論上說「像一坨大便」,不信?《寶性論》如來藏九喻中,就以「糞中金」來比喻,如果佛性是黃金,現在它被無明我執的大便蓋住,被五毒煩惱弄得臭不可聞。

換個優雅一點的比喻,因為華人有愛玉的傳統,我們可以用「石中玉」來理解佛性。

我們現在的心,看起來都又冷、又硬、又粗糙,被形容像塊石頭,只是剛好;但如果有人告訴我們:「其實你內心深處有一塊絕世美玉」,你信嗎?

心性教法的傳統上相信,光是有機會「聽聞到心性教法」,這本身就是福報;如果能相信,更是大福報 ;如果信了還肯往內挖掘進去,那更是累世福德成熟的徵兆。

人人心中都有一塊「和氏璧」,只是不知道、不相信、看不到,所以看起來一直像塊大石頭。

我們心中那塊石中玉,一開始我們「不知道」它的存在,後來知道了但「不相信」,再後來願意相信了,但「看不到」玉在哪裡,得往內下工夫,鑿開層層堅硬的遮障,才能看見它的絕世美麗。

這個過程,你可以稱它為「聞思修」。

心性修持之道,首先要「知道」有佛性,接著要「相信」有佛性,再接著要想辦法「見到」佛性,你要動手往內挖下去,穿越堅硬的輪迴習氣,才可能直接見到佛性。親見明空不二的佛性,輪迴執實習氣就會從根撼動,那就是「夢醒時分」。

 

沒有加持之火,自心不會成熟

 

挖掘佛性、直到親見的過程,因為要「累積資糧,淨除罪障」,所以一般相信會很漫長,所以傳統上有「三大阿僧祇劫」的說法。

但心性教法有特別的方法,讓有緣弟子直接看到實相,至少瞥見真實的光影,而且這個「瞥見」可能發生得很快——就像千年黑暗如何消除?張開眼睛就可以了!

所以,心性教法又稱「解脫的捷逕」。

大家可能以為這是像「得來速」那樣的速食,連熄火下車都不用,拿了就走。要相信,在遇見心性教法之前,我們可能已經過無量劫「累積資糧,淨除罪障」的前行修持,所以這並不便宜,也非速食。

心性教法又稱「加持之道」,自己的努力當然重要,但遇到一個有悲心、有修證、有清淨傳承的好老師,更是修持入心的關鍵,就像你砍好木柴、架好鍋子、準備好了,必須要有加持之火點燃,心才會成熟,才會發出利他的香。

和加持必須成等比的,是信心。

金剛乘相信,上師會給多少加持,取決於你有多少信心。要盛甘露之前,即使是金杯也要先洗乾淨,唯有垃圾清得相對乾淨的心,能成為領受加持的法器。

要清的第一個垃圾,是「疑」。

對心性教法而言,它比貪嗔癡慢嫉更毒,越簡單直接的道路,越要純粹的信心,如果你不相信佛性,不相信老師,不相信傳承口訣,不相信心性教法的威力,等而下之,不相信因果業力,不相信菩提心——那麼,想要親見自心本性?來生請早!

 

心性指引,菩薩心腸、霹靂手段

 

心性教法又稱「無相法門」,相較於要搖鈴打鼓、持咒打手印的有相修法,它外相上看起來,什麼都沒做,就只是靜靜坐著,到後來甚至連「靜靜坐著」也沒了,行住坐臥都可以直接看著自心。

因為這條道太寂靜無相,所以修著修著,如果沒有對「世俗勝義雙融」、「方便智慧雙運」的道理有些體會,會覺得「既然能解脫的是心,那麼多手忙腳亂的修持,在忙什麼?」漸漸的就會不喜歡著相的造作修持,但著了另一種相、掉進另一種造作而不自覺。

因為這條道太威力驚人,所以修著修著,可能不自覺地對「法」會有大小眼,會有輕前行、重正行的習氣,聞思口味會越來越重,一上課,就光等著被指引心性。

心性教法的霹靂手段,就是「心性指引」。

大家對它,有很多禪宗大德在《傳燈錄》裡的想像,或是《恆河大手印》裡,帝洛巴「照顧」那洛巴情節的複製貼上,以為要嘛是說些怪話、打些啞謎,要嘛就是被打一棒、醒來就開悟了。大家心照不宣,但都很嚮往那些「動作派」的指引,覺得那真痛快、真划算,但忘了我們有沒有那洛巴「死也相信」的根器,也忘了在那之前,要先以十二小苦行、十二大苦行當前行。

有些老師開玩笑說:「這時代,如果還用打人的方式直指心性,弟子還沒開悟,你就先被告了!」用揍人的方式給予加持,可能我不夠見多識廣,但在這時代,我只見過寂靜閉關前的竹清仁波切這樣做,被揍過的,算你幸運!

其實心性指引沒有定貌,也不一定很動作派,像巴楚仁波切給紐修隆多那次著名的指引,就是溫馨感人那一組。傳說紐修隆多資質平平,雖遇明師,但久不開悟,同門師兄弟很多都見到心性,只有他似乎還在原地打轉,巴楚仁波切決定幫他一把。

有一天晚上,晚飯過後,巴楚仁波切叫紐修隆多去寺院後山走走。

走著走著,巴楚仁波切就說:

「你看到天上的星星嗎?」紐修隆多說:「看到了!」

「你聽到寺院的狗叫嗎?」紐修隆多說:「聽到了!」

「這就是了!」

紐修隆多就這樣見到心性。

至於為什麼這樣就開悟,請自己去上心性課程,箇中道理,你的老師會指給你看、解釋給你聽、帶你練習。我認識的老師中,還在做心性教學的,有主持「了義海」閉關的大司徒仁波切,教導大手印「解脫道」的明就仁波切,和教導大圓滿「立斷」的措尼仁波切等。

多數時候,心性指引就像種種子,種一顆顆開悟的種子到我們尚未成熟的心裡,藥效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戲劇化,不是直指一次就會大徹大悟、立斷輪迴。

明就仁波切和措尼仁波切都說,他們就被包含他們的父親祖古鄔金仁波切在內的上師,心性指引一百次以上。如果仁波切們都被直指了一百次以上,我們被指個一兩次,還是凡夫一枚,頑石不開,石中玉連個影子都沒瞧見,就算正常狀況。

老師們會給我們的建議是:別放棄,繼續努力!

 

不離外內密三上師

 

其實我們都知道,在那些著名的關鍵性開悟之前,祖師大德們已經苦修多年,做了無數「累積資糧,淨除罪障」的前行修持。

那些「指一下,就開悟」的背後,其實有證悟能量累積的漫長過程。最後「時候到了」,的確會需要一位火眼金睛的具德上師,知道什麼時候是「啐啄同時」,負責在最後關頭把你的無明蛋殼啄破,他會看得出你快熟了,不早不晚啄你一下,你就「生出來了」!

上師幫你直指心性,點燃成熟自心的第一把火之後,你要讓自己完全成熟,讓自心成為火苗、成為光源,去點燃下一個等待成熟的心。

找個好老師,是心性修持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因此找好老師也有三部曲:

一,外在上師:一開始你要靠「外在的上師」,就是有大悲、有修證、有傳承的人身上師,你會像小學生愛上老師一樣乖乖用功,你會因為對上師的愛,而對心性教法激起夠你撐到開悟的熱情和續航力。

二,內在上師:接著你要靠「內在的上師」,就是心性教法本身,你要把方法和口訣用到心上,你要聞思、要練習,要在座墊上和內在上師很熟,下了座墊,在因緣動蕩的生活中,才有機會反射式記得、認出。

三,秘密上師:最後,你要靠「秘密的上師」,就是你的心,才能真正和心的明空實相合一。你的直接開悟、圓滿證覺,最後要靠它!

事實上,這三部曲不必先後進行,可以同時依止,同時不離外內密三上師,心性教法這條路才會是通向解脫的大道。

 

別太忙,也別修慧不修福

 

心性教法,是佛陀所說法,為福德圓滿的成熟之心而宣說。

明就仁波切說,明空雙運的心性教法,是「一個座墊上,修佛陀八萬四千法的精華」,但它當然仍在整個佛法的架構中,所有的基礎都相同,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都是萬丈高樓第一階;乃至憶持無常、敬畏因果、斷惡修善等基本款,更是不能偷工減料的地基。

所以明就仁波切不讓學生單修心性正行,座下可以時不時的看一下自心本質、安住一下;但座上,得照規距來,從皈依發心、四無量心、上師相應法等前行開始,才能進入心性修持的正行,最後也要迴向以利他,來全套,避免解脫道上養出很會觀自心的外道。

事實上,乍看像非必要「外掛」的前行和結行,和正行是一氣同心、一損俱損。舉例而言,利他的菩提心,正是佛性本俱的功德,未發菩提心的行者,如何去證得你無感的東西?

修心性教法的人都知道,有時覺得久久沒進步,彷彿進入高原期;或者修得卡卡的,口訣方法用不上手、入不了心;或者就是覺得自己的修持乾乾的,覺得不鮮活、不滋潤;甚至忽然懶散怠惰,發生外緣障礙......這是「存款」用光的徵兆,該再次累積資糧、淨除罪障了!

密勒日密大師曾說:「觀修大手印法時,身語善業莫勤為,無分別智將消散,應住鬆坦不整治。」《密勒日巴大師全集》還舉例說,像岡波巴大師修到都已出現登地前的各種徵兆,但去幫別人辦法會,行政事務一忙,那些徵兆就沒了。

密勒日巴大師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心性修持者別太忙」,最大的重點應是觀自心,要放鬆安住於明空不二的心性,不要浪費太多心靈能量在外在身語的善業上,雖是善業,仍是散亂。

但這也是要平衡的,一味只觀自心、計較覺受,養成自私的習氣,而忘了利他的菩提心,這肯定和佛性功德相違,離現見本來面目,應該更遙遠了。

所以,別太忙,但也別只顧自己,二諦的翅膀讓它們均衡飛翔,這樣明空的實相才有機會在心上水落石出,現出本貌,才可能從理論階段的「畫中月」,進一步到實修體驗的「水中月」,有一天,才會看到一彎「空中月」,在虛空中笑彎了嘴角。

 

證悟的滋味,有甜說不出!

 

最後要說說標題為什麼叫「心好甜」。

最近有一次在化育吃午餐,餐後同事一起吃水果,有位同事指著番石榴(芭樂)說:「心好甜!」

她指的是軟中帶籽、一般常挖掉的番石榴果心好甜,我一聽,開玩笑說:「好標題!」

我那在佛法裡薰習日久的耳朵,常聽到什麼都聯想到佛法,連「心好甜」,都變成「顯相的上師」在說法,讓我一語雙關的想起:「甜的不只是果心,我們的自心也好甜」,如果嘗到本質的滋味,就會像馬爾巴大師說的:「證悟的滋味,如啞子吃糖,有甜說不出。」

聽說初地菩薩初次現見空性,已出三界、已斷輪迴,剎那間就可以同時有一百個化身利他、前往一百個淨土聞法,歡喜極了,所以叫「極喜地」。

這樣的極喜境界,我們凡夫都只能用猜測想像的,那個「甜」的甜度肯定破表,不是世間經驗所能臆測度量。現在我們這種甜,是初嘗心性教法,那種大驚小怪的甜,但這種小甜的滋味,已經美好到願世間有情都得親嘗,所以這次「總編雲書房」試著分享「心性教法的甜」,希望有一天,我們都能真實嘗到現見自心的甜,也能引導有緣的心,嘗到同樣的甜!

 

#圖片:亞洲德噶提供

▲ 相關文章,請見「探路客」部落格

https://www.timelog.to/user?id=607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