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分類:總編雲書房
-
點擊數:1228
藏傳佛法在西方弘法最成功的上師之一:創巴仁波切,擅長用現代思維解說古老佛法,讓人一聽就有感。
假裝王子的王子
文:黃靖雅(化育總編輯)
「從前從前.....」故事都是這樣開始的。
宗薩欽哲仁波切的電影作品《嘿瑪嘿瑪》(Hema Hema: Sing Me a Song While I Wait,首映片名《嘿瑪嘿瑪》,後來再譯為《等待成一首歌》)片名的意思,就是不丹話的「從前從前」,就像全世界所有的童話故事,開頭的第一句話。如果說佛法故事,這個開頭,也許會說「無始以來」。
《嘿瑪嘿瑪》講的是不丹的面具故事,每12年,有一群人,就會戴上面目,抹去身分,從月圓到月缺,在森林中待半個月,面對「不知是誰」的他人和自己。
那「總編雲書房」這回,為什麼忽然想起這部好幾年前的電影?因為眾生文化12月新書:創巴仁波切三乘教法系列之五《如是,我能見真實》,對我來說,講的都是一個共同的主題:
本來面目。
▍忘了身世的王子
「從前從前,有位王子.....」
這回,我們要說的,不是釋迦牟尼佛在家時代的悉達多王子,而是我們自己,忘了自己身世的王子公主們。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貧民窟長大的小孩,雖然衣衫破爛,但長相清秀,就被打扮一番送進王宮,冒充失散多年的王子,住進王宮。
一開始很尷尬,怎麼裝都不像,有一股貧民的窮酸氣,而非王子的貴氣。但漸漸的,假裝王子的王子,覺得這一切有點熟悉,覺得自己很久以前住過這裡、用過這些華麗的東西.....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來,他其實就是王子!
原來他小時候被帶離王宮,流落在外,漸漸的他人和自己都忘了他是誰。但王宮的生活,讓他漸漸想起自己的真實身分,原來他就是他假裝的王子,假裝是個回到真實的旅程,就像宗薩仁波切曾說:「有時,我們必須創造幻相,幫助世人認識真實。」
▍從「假裝我是本尊」開始
看到這裡,修過藏傳本尊觀的人,應該會很警覺的說:「咦,這不就是生起次第?」
沒錯,假裝是回到真實的旅程,創造幻相幫助自己認識真實,這就是本尊觀「生起次第」。
如果你是沒修過藏傳佛法的拿手菜、獨家料理「本尊觀」的朋友,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本尊觀。簡 單來說,本尊觀就是一種「一開始假裝我是本尊,裝久了越來越入戲,最後發覺原來我真的是本尊」的修持,跟前面「從前從前,有個王子」的故事很像,一開始是假裝的,連自己都不相信,手忙腳亂粉墨登場,但進入那個環境氛圍之後,漸漸喚醒深層記憶,確信自己就是王子。
比起直接看著自心的心性修持,本尊觀乍看很造作、很複雜,是個「很忙」的修持。
本尊觀有「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兩大部分,但就修持時間而言,生起次第占了絕大多數,那有點像登山,你會花多數時間在爬上爬下的山道上,真的登頂,就那一下子,但那一下子無與倫比,你就看見了山頂風光,你會有圓滿的視野,看見完整的虛空。
傳統上都說「生起次第」有三大重點:
一,尊身明晰:
把本尊外在特徵想得一清二楚,身上穿什麼,手上拿什麼,臉上什麼表情,顏色形狀一點都不馬虎。
我有一位格魯派修本尊的朋友,拿起一支筆,就可以把本尊壇城鉅細靡遺的畫下來,看得我大驚失色。但他說:「這還好吧,在我們班,每個人都會畫。」因為畫得出來,表示細節觀得一點不漏,這是觀想基本功。那時忽然覺得,我這一向「信心最重要,想不清楚沒關係」的觀想風格,也太噶舉了,但竹清仁波切、明就仁波切這麼教,我就這麼相信。
二,憶念清淨:
把本尊內在功德復習一次。本尊觀想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記得本尊壇城一切的顏色形狀都是象徵,提醒我們看到想到外在色相的當下,就要記得它象徵什麼內在功德。比如白度母身色潔白,象徵無垢,雙手表徵智慧和慈悲雙運;金剛薩埵手持鈴和杵,象徵智慧和方便雙運。
三,本尊佛慢:
就是要想「我就是本尊」,最好是生起「我就是本尊」的確信。這是關鍵所在,本尊觀是不是修得入味,生起力量和功德,關鍵在這一點。
如果少了這一點,如果本尊觀停在外在的觀想,藏傳佛法本尊觀和道教的神明,或和基督信仰的天使,其實差不多,都是外在的救贖,都是自心以外的偉大存在。
「內在的本尊」才是精華所在。藏傳佛法一直提醒人:「你是自己最好的依怙」。在心力很微弱、完全不相信自己的時候,我們需要外在的救贖,要向外搬救兵、祈請外在的本尊救苦救難;但當我們漸漸開啟自心本有的力量,會知道「最好的救贖,是內在的本尊」,那就是我們自己的心。
▍引導「我執」的釘子戶,華麗轉身成本尊
內在的本尊,圓滿具足智慧、慈悲、力量等證悟的功德,但現在它在隱蔽狀態,被無明藏到看不見,我們對自己生命的責任,就是把那些遮蔽物移除,讓它本來的完美狀態展現出來,這個去蕪存菁、拆除違建的過程,就是修道。
想拆除無明的違建,一定會遇到死也不走的釘子戶,那就是我執。
如何說服我執那位最資深的釘子戶,放下死纏爛打的抗爭,就地合法化?本尊觀的方法,是引導它粉墨登場,演一齣本尊大戲,幫它想起它自己的本質,就是明空不二的本尊。
我執一定愛演戲,但它習慣的演法一定很寫實,所以一開始要先上「生起次第」的第一部「尊身明晰」,讓它有憑有據想個夠;接著漸漸引導它往內看,注意到那些外在色相的內在象徵,這就是第二部「憶念清淨」; 最後,我執會華麗轉身,發覺自己就是明空不二的本尊。
先進入角色,最後成為角色;先觀想本尊,再成為本尊。但這個修持不是讓我們成為優秀演員,入戲是起點,但不是終點,終點在幫助我們恢復記憶,想起來自己是誰,戴上想像的本尊面具,是為了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自性深處,那一直不動不壞的真實本尊。
為了想起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答案,一座完整的本尊修持,修完「生起次第」,必須進入「圓滿次第」。
就像跳高,「生起次第」是暖身和助跑,暖身很久之後,助跑一小段,開始有了速度和力量的感覺,但真正關鍵的是那拚盡全力往上一跳,那就是「圓滿次第」,就是在漫長的造作觀想之後,就這麼放下一切,從有相進入無相,直接看著自己的心。
▍得了「失憶症」的本尊
就像故事一開會說的「從前從前......」,從前從前我們都是本尊,只是現在得了「失憶症」,成為凡夫,因為無明煩惱的輪迴病,我們「忘了我是誰」,流轉在生老病死的多苦世間,過著貧窮卑賤的生活。
不只從前從前是,現在我們還是,一直都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只是:恢復記憶,想起自己是本尊。
但要做到這件事,有三個步驟不可少:
一,見地:
我們先是「不知道」自己是本尊,誤以為自己是不清淨、有局限的凡夫,以為這世界是充滿痛苦和災難的娑婆,以為所有的心念都是不清淨的妄念。
後來我們聽聞了本尊觀的教法,知道誤會大了,一如〈蓮花生大士祈請文〉所說:「一切色相都是顯空不二的本尊身,一切聲音都是聲空不二的本尊咒鬘,一切心念都是明空不二的本尊心。」
這就是「淨觀」,就是本尊「聖觀」。
所以「見地」很重要,本尊修持的正知見,是破解「本尊失憶症」要緊的第一步,所以一開始要聽聞正見。方法之一,容我老王賣瓜,比如閱讀眾生12月新書:創巴仁波切《如是,我能見真實》,這是仁波切三乘教法系列之五,這一冊進入「金剛乘」,開始談到相關的見地。
二,禪修:
在有了「淨觀」的見地,看到謎底,知道自己是本尊之後,我們接下來的問題是「不相信」。
在「生起次第」粉墨登場,假裝自己是本尊,一堆觀想、手印、法器操作,一陣手忙腳亂之後,不要說智慧、慈悲和力量了,光是「入戲」都很難,我們發覺自己連外在的本尊都不太熟,何況是內在的本尊?「圓滿次第」更變成忙亂之後的休息時間,胡裡胡塗就安住完了,這樣如何真正相信自己就是本尊?
所以本尊觀不是修一次就行,要一再一再的練習,耐煩的從生起次第扮裝,到圓滿次第卸妝,從有相進入無相,從造作到不造作,有一天,真實的信心才會生起。
如果無始以來,我們花了很多輩子養成輪迴的壞習慣,讓自己相信自己就是不由自主生老病死的凡夫;那你想我們要花幾次的練習,才能改掉老毛病,顛覆這種「我是凡夫」的相信?
禪修的本意,就是熟悉,一再練習,直到熟悉。有多少負面習性,就要多少反轉的練習,事情很公平,我們得一再練習,練到熟能生巧,嫻熟到可以不再分神到外在,而能專注於內在,那時本尊觀才開始透出一點成熟的香味。
很多人一修本尊,就暗暗的想到「親見本尊」這件事,覺得再多練幾次,就可以看到一位外在的本尊現身,對我微笑摸頭,給我私房口訣,預言說我什麼時候會開悟吧。
大成就者門色仁波切在獄中持誦了幾百萬遍的阿彌陀佛心咒,有人問他:「那您親見本尊了嗎?」他說:「我沒有看到外在的本尊,但這段時間是我明覺力最好的時候。」無盡開展自心明覺,是最好的親見本尊。一再練習,開展明覺力,才有機會見到「內在的本尊」,對「我就是本尊」才會生起真正的信心。
三,行持:
宗薩仁波切在一次「尊勝佛母灌頂」圓滿開示時說:「從今以後,本尊的冠冕,就是你的冠冕;本尊的莊嚴,就是你的莊嚴。要以本尊的眼睛看,要以本尊的耳朵聽,要以本尊的心去感受。」
對我來說,這就是座下的本尊觀重點。
所有的本尊儀軌,都有座上座下兩部分,都會在「銷融次第」化光之後,提醒「復次現起本尊身」,再次現起的這位本尊,不是別人,正是行者本人。因為一散亂就忘失,所以現在我們要努力的憶持「我的凡夫身語意,就是本尊的金剛身語意」,生活裡行住坐臥要刻意記得「我就是本尊」。
無論發生任何事,給自己保留一個觀點:「如果是本尊,他會怎麼看這件事?」「如果是本尊,他會怎麼聽這句話?」「如果是本尊,他會怎麼感受這件事?」
所有的本尊觀修,都會提醒「不要把本尊想成一尊外在真實的神明」,而是像竹清仁波切一再一再說的「顯空不二,如夢、如彩虹,如水中月」,本尊相、我們的身體、這個世界一切的色相,都是這樣。
這是「空」的提醒,觀得再清楚,都不要當真;雖然不當真,不執為實有,仍然要生起信心——不二,就是微妙的地方,我們要在座墊上集中火力嘗到味道,然後在座下的生活中,讓這個體會遍滿,本尊才不會被遺忘在座墊上,下了座墊仍是苦惱眾生。
《嘿瑪嘿瑪》(又譯:等待成一等歌)是宗薩哲仁波切的電影作品,講面具遮蔽本來面目,引起的荒誕迷亂。
▍在止觀中成熟的心,才是本尊觀的具格法器
金剛乘有很多重大面向,本尊觀只是其中特徵比較明顯,所以容易引起注目而已,並不是金剛乘的全部。
關於本尊觀,在法友間,也有很愛和很不愛兩種極端;在各佛法中心和傳法上師之間,也有完全沒門檻和門檻極高等不同做法。
有些中心,你加入的第一天,就讓你念儀軌修本尊;有些上師,你要經過止和觀的漫長修持,才讓你進入本尊的修持。
比如明就仁波切,他安排給學生的「白度母」本尊修持,是在開心禪一、二、三階之後,再進入解脫道一、二、三、四階,到了第五階才能修「白度母」。可見明就仁波切認為有止的練習、觀的指引,才是具格修金剛乘的成熟之心。
唯有在熟悉「不造作」的心性修持之後,才有能力不因造作而散亂、不被造作所迷惑,才夠資格修持「形式乍看極造作,但本質其實很直接」的本尊法。
明就仁波切認為,結合心性和本尊,就是智慧與方便雙運,是最圓滿的金剛乘修持——這是我現在依循的道路,這個觀點,也可以給對本尊觀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凡夫習氣太重,不能只修心性
最後,當然要再爆自己的料,說一個自己不成熟時代,關於「本尊觀」的糗事。
有一段時間,我為心性教法一往情深,覺得「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我的道路和生命出路,就是它了!
那時明就仁波切的解脫道只揭示到第四階,全部都是心性教法,並沒有預告心性之後還有本尊法。所以我想專修一法,就是心性教法,打算就這麼修到開悟。
但這麼私訂終身之餘,心裡又毛毛的,覺得這麼重大的事,小孩子還是不要自作聰明,問問大人意見吧。
那一年噶千仁波切又來台灣了,關於專修一法這事,我連私下請益時間都沒問出口,可見心裡七上八下,怕問出個自己嚇一跳的答案,不知如何收拾。
然後那一年噶千仁波切又要走了,在最後一天,送機的時候,飛機都快要飛了,我排在一大群人中獻哈達,在這種一般只適合拍照、說點吉祥話的場合,在獻上哈達之後,我忽然很跳tone的開口請問仁波切:「仁波切,我對心性教法很有信心,以後可以專修心性,不修本尊法嗎?」
「不可以!」慈愛的噶千仁波切忽然火眼金睛的看著我說:「你現在凡夫執實的習氣太重,你其實認為自己不清淨、有限制,所以心性修持的力量很小,唯有一再修本尊觀,熟悉本尊的金剛身語意,轉化自己的凡夫習氣,這樣有一天心性的力量才會真正開啟。」
看吧,偉大上師的心意都是相通的,噶千仁波切機場的一席話,和明就仁波切日後揭示的「結合心性與本尊」的「白度母」修持,其實是一樣的。
還好老和尚幫我踩了剎車,直接了當阻止我「時候未到就想專修一法」,日後才有機會等到「心性與本尊」合一的修持。
好糗的經驗談,這樣自曝其短,願能利益到同在解脫道上,屢仆屢起但不放棄的修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