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五十九〉做個有福氣的人

做個有福氣的人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cb 60

 

真心隨喜的好話一句,可以給人生命的勇氣,就像傳說中觀音菩薩的甘露,連烤焦的都可以救活。在福報減損的年代,讓我們有意識的做「增益」的修持、「喜心」的練習,多隨喜、多讚嘆、多成全別人的好。圖為文人畫大師溥心畬所畫觀音。目前故宮博物院正在展出「文人畫最後一筆——溥心畬書畫特展」,因此特別引用溥先生所畫觀音。

 

 

很多人讀佛經,心裡常有個疑惑:「為什麼佛陀時代的學生,根器都那麼銳利,聽佛陀一席話,就能當場開悟、現證聖果?」

 

佛陀時代,開悟似乎是件很容易的事,甚至有佛陀才說到一半、還沒說完就開悟的。

 

這樣的例子在佛經中極多,男子、女子、貴族、勞動者,聽了佛陀開示,許多人當場證得從初果預流果到四果阿羅漢的聖者果位。到底是說法者佛陀加持力大?還是聞法者學生根器利?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如果聖者們是依佛言教而開悟,那我們今天依佛陀言教的實錄「佛經」而聞思修,怎麼沒聽到幾個開悟?

 

「減劫」時代,沒福氣好難修!

 

「因為這是『減劫』時代!」有人說。

 

白話說,就是沒福氣!

 

只要我們還受緣起力量影響,就會受時代大環境的福德所左右。所謂「減劫」,是相較於「增劫」而言,比起佛陀時代,今天眾生煩惱重,造的惡業大,感召的苦難就深重,福德也不斷減損,修行人也因障礙多,不容易有成就。

 

「佛住世時我沈淪,佛滅度後我出生」,因為福報不夠,我們失去了解脫最佳時機,沒趁佛陀住世時,在佛座前聞法,當場開悟證果。輪迴流轉多世之後,來到了「減劫」的今天,大家的福氣越來越薄,徵兆之一是:外在散亂因緣極多!

 

渙散於外境,渙散於享樂,渙散於爆炸的知識、過多的學習和過剩的資源,這些都讓我們得了「法教厭食症」。疫情期間,有時甚至一天有三四位大師在線上說法,多到法友可以挑三揀四。

 

這和以前「在雪地走一個月,去求見一位大師,求一句口訣」的年代相比,真不知誰比較有福氣?

 

今天,還有人記得「求法」嗎?

 

「法」是要去「求」的,解脫大法是要以身語意三門全心全意去求的,一旦求來,要像命一樣珍惜——今天,知道或記得這種觀念的人,應該已經不多了吧。

 

記得,以前我們初學佛法的菜鳥年代(不好意思啊,喜歡「想當年」是種老了的徵兆),同行的同學也以「求法」相勉,身語意三門盡量令上師歡喜,以創造求法的吉祥緣起。一個法求不得,痛哭流涕;求到了,歡天喜地,回家卯上了修——這些,幼稚有餘,但對法的熱切渴慕,想起來仍然感動多年後的自己。

 

今天,外因緣的富足,竟造成內因緣的貧乏。容易得到就不珍惜,就不覺得要為「無上甚深微妙法」付出什麼代價。聞法的熱情,物化、量化變成某種「修道上的唯物」,像包包鞋子那樣收集起來,但沒打算內化進心裡......於是,即使聽聞和聖弟子們聽到的同樣教法,但因為我們這顆心是「漏器、毒器、覆器」,白話說法是「裂掉的、有毒的、倒扣的」容器,聽再多,心不轉化,還是「凡夫一枚」。

 

不像佛陀時代,人們心思單純,簡單的值遇佛法僧,專注的聞思修,直接就開悟了。

 

所以,這一切都是「時機」不好,我們生錯時代,不開悟都是「減劫」的錯?

 

「減劫」時代,要多做「增益」的事!

 

「減劫之時,更要做增盛的事!」

 

這是最近我聽到覺得備受提醒的觀點,今天「總編雲書房」特別引來供養大家。

 

這是一位朋友最近轉述我佛學院時代的一位師長所說,一聽到,立刻覺得腦門一開,有種被噹醒的感受。

 

這位師長直接做了一個建議:「比如,要多修讚嘆,凡事多看功德面,少看過患面!」

 

「喜心」的修持:要看到、要隨喜、要讚嘆、要感謝

 

「多看功德,少看過患」,這不是我們沒聽過的觀點,卻是我們常忘記的修持。這樣的修持,就是語言的「增益法」,它的源頭,來自「心」,心的隨喜,才能帶來語的讚嘆。

 

這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裡,「喜心」的修持,從自己、到所愛的人、到一般人、到討厭的人、到所有眾生,打開心眼,永遠看向光面,看到功德、隨喜功德、讚嘆功德、感謝功德。

 

因為噶千仁波切和明就仁波切,我才開始正視「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重要性;但真要實修時,坦白說,其實有段時間,我覺得最困惑的,就是「喜心」的修持。

 

因為比起「予樂」的慈心,和「拔苦」的悲心,乃至看起來有點可怕的「遠離怨親愛憎,常住大平等捨」的捨心,喜心的修持看起來最「小」、最「世俗」、最「不厲害」,份量和重要性,似乎很難和「四無量心」其他三個相比。

 

但是跌跌撞撞的修著修著,開始發覺「喜心」的修持一點都不「小」,它是打開心量、調柔自心的過程,它看起來很簡單,但真的去做卻很難,難到讓人慚愧,終於坦然承認:如果有一天把「喜心」修好了,饒益眾生這條路,才有機會從沒福氣的「減劫」,轉為福德滋潤貴人多,創造自己的「增劫」。

 

真心想利他,那就老實修福報

 

利他,需要福報。

 

修行人需要福報,修行想要有成就要有福報,要饒益有情、住持正法也要有福報。沒有福報做起來都會很辛苦。堪布索達吉曾說:「看看學院裡的法師,其實智慧都差不多,但有福報的,就能長期講經說法。」

 

怎樣是福德資糧不足的徵兆?傳統說法會認為,如果你座上很難安住,明明睡很飽、一上座就昏沈,妄念潮湧又無計可施,或者求法、受持大法、親近善知識老是充滿障礙,那都是明顯的福報不足。

 

還有些比較微細但嚴重得多的,比如開始「把放鬆和放逸混為一談」、「不修卻以為是無修」,開始自覺修得很好「於法有輕慢心」,或對正法、對上師善知識起疑謗心,在和合的僧團起大嗔心......這些,都是福德資糧不足的徵兆,會造成修行停滯、退步乃至產生巨大中斷障,當這些徵兆現前,都是該好好修福報的時候了。

 

累積福德資糧,是直至證菩提都要做的事,即使是登地菩薩都還是要累積,不只是初學者才要做,我們這種煩惱熾盛的凡夫,更是非做不可。岡波巴大師就說:「雖然積資淨障是本來清淨(本質上沒有什麼要增加、要減少的),但還是要從微細的資糧開始累積。」

 

點點滴滴,從一朵花、一杯水、一爐香的供養開始,到守護生命做「無畏施」,到分享法教做「法布施」「法供養」,乃至修持藏傳認為累積福德最佳之道的「獻曼達」,到究竟的累積福德資糧:修持自心本性,以開啟佛性中本具的圓滿功德。

 

這樣勤修身語意的諸行所生善,直到微細的善看都看得到,心真的能隨喜了,語真的能讚嘆了,那時,我相信,一個簡單的前行法、一句直白的口訣,就能讓行者的心生起無量大歡喜,如佛一樣的上師、善知識,為我們指引心性時,就有機會當場心開意解,「啊哈,接到球!」——那時,就修行而言,可以算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