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
分類:總編雲書房
-
點擊數:1253
華人都愛觀音菩薩,都覺得觀音菩薩最美,因為那正是「慈悲」圓滿的象徵。當我們禪修慈悲,心中「本然的觀世音」,就在臉上、身上現出了水中月般的影相。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活出生命最美的樣子,那一定是心中的觀音,在臉上、身上現了全身。圖為奚淞老師手繪觀音圖。
你覺得你最美的樣子,會出現在什麼時候?
我當然不是說年紀或體重,而是「狀態」,你覺得自己在什麼狀態下,最美?
愛情讓人美麗,的確很多人在愛情裡煥發著特別的光采,但那通常不是當下的事實,而是「預約自己未來最美的樣子」,展現在戀人面前,那浮動著費洛蒙的氣息,不一定造假,但肯定不是常態,而且有效時間極短,很快就永不復返。
很多藏傳弟子會說:「在上師座前的時候」,我也既同意又不同意。
虔敬心讓人美麗,很多人的心在上師面前像一朵花完全綻放,那種一心一意的信任、喜悅與仰望,真的很美。但我們也看到很多不成熟階段的樣貌,比如激動的哭泣、患得患失和競爭比較,那實在說不上……美。
那人到底在什麼時候最美?我個人的答案之一是,禪修安住的時候最美。
尤其是,人在「禪修慈悲的時候」最美,因為那是從心裡美出來,因為那是連結上「本來面目」。
最近我的工作發生了一些狀況,外在的困境,讓人越想專注在自心。
所以繼上個周日做了「白度母」一日閉關,六小時修了四座法;接著剛過去的這周五六日,我又做了一次「慈悲」禪修閉關,參加明就仁波切開心禪二階線上課程,以三天時間聞思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
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
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
願一切有情不離無苦之妙樂!
願一切有情遠離怨親愛憎常住大平等捨!
這個主題一般會放在「前行」,所以這算是一次「前行法」的閉關。
我想也許是我老了吧,所以開始對基礎教法生起敬畏,對前行法來電。
所以,即使開心禪二階「慈悲喜捨」的教法,我上過很多次,多到有點數不清;但很奇妙的是,在見地和禪修其實都很熟悉的情況下,沒有知識性的填充、好奇心的滿足,也沒有方法上的驚奇,老老實實跟著做,不但仁波切的課聽了,連堪布貢噶的複講,乃至一日兩堂共修課都跟著修了……事情開始有點不一樣,一些細節點點滴滴開始從腦子滲入心裡──這些,我之前都「知道」,但沒有「感受到」。
比如體會到「慈悲」和「智慧」為什麼自然就是雙運的。
比如真正注意到一個字:「因」──「願一切有情具樂及樂因,願一切有情離苦及苦因」的那個「因」字。
▍只是慈悲祈願,就能降伏整個森林的敵意
每天早上,我起床後有個習慣,就是以念「皈依發心」和「四無量心」作為一日生活的序曲。有段時間,我掛了奚淞老師手書的《慈經》在床前壁上,早上一張開眼自然看到,所以念完「四無量心」,也會念《慈經》一次。
《慈經》是佛陀給在森林中禪修的比丘們的教言,一個佛法版的「仁者無敵」的真實故事。原來是在林中靜處禪修的行者,影響了居住其間的樹精山神作息,精靈們群起騷擾,弄出各種聲響、氣味和影相,想要趕走林中行者。比丘們難以安住,向佛陀求助,佛陀給他們的秘密武器,就是「慈悲」,對那些精靈、非人,不阻止、不驅趕、不降伏,只是帶著慈悲為他們祈願和祝福,竟然奏效了,惡意的侵擾在慈悲的祈願中柔和寂靜下來,比丘們見證了慈悲的力量,外在什麼都沒做,只是在心裡生起慈悲,竟然降伏了整個森林的敵意。
但我念著念著,發覺《慈經》和「四無量心」雖然都是佛陀的慈悲教言,但有個不同點,就是「因」字。
「四無量心」前兩個祈願特別強調「因」,不但祈願一切如母有情「具足快樂」、還要「具足快樂的因」,不但「遠離痛苦」,還要「遠離痛苦的因」。同是佛陀教言,雖有不同,當然不是優劣的問題,而是佛陀會在不同階段、對不同成熟度的學生,宣說不同面向的教言。
但在藏傳特別重視、所有課程前行必誦的「四無量心」,為什麼強調「因」?
學佛到今天,當然了解,悲就是「拔苦」,真正的悲心,不只是「你好可憐,我給你點東西」,慈悲禪修也要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剝下去,會發覺悲有三個層次:
一,果:就是「好可憐」的結果,這個苦果的顯相會直接引發我們悲心,傳統會稱這叫「生緣悲」,緣「眾生的苦」而生的悲心。
二,因:穿越表層,我們會看見,「好可憐」底下有東西,那就是可憐的因:煩惱,一旦被煩惱綁架,身口意就會造作惡業,就必定結出可憐的果。傳統會稱這叫「法緣悲」,緣「眾生的苦因」而生的悲心。
三,根:再往下挖,會看到苦果真正的根:我執,但這我執其實是空無自性的。傳統會稱這叫「無緣悲」,緣「眾生苦的根本:空無自性的我執」而生的悲心。
所以真正的「拔苦」,修進去,一定會變成「無我禪修」。
而慈是「予樂」,真正的慈心,不只是「希望你快樂」,它也有三個層次:
一,果:快樂是結果,希望自他一切有情都具有快樂的果,光是這層祈願就很有力量,《慈經》中,佛陀就是教林中禪修的比丘們,以這一層的祈願,柔軟了整個森林的敵意。
二,因:要有樂果,一定要先造善因,就是身語意的善業,唯有以覺知連結本初善,可以讓身語意自然向善。慈悲的祈願本身就是一個樂因,這就是「四無量心」和《慈經》正在做的。
三,根:深入本初善,會發覺它來自一個源頭活水,叫「心的本質」,那裡具有一切善功德,是快樂真正的源頭──尋求快樂的根源,讓自心裡的善功德現前,這就開展了一切直趨本質的修道。
所以真正的「予樂」,修進去,一定會變成「心性禪修」。
所以,真正的慈悲禪修,必定與智慧合流,不合流就不是慈悲。
▍唯有無量,可以無礙!
或許因為慈悲禪修是觀察修(當然,到位的觀察修,都會結合安住修),多數華人不愛觀察修,因為觀察修有點忙、有點刻意,要刻意引導心怎麼想;不像安住修,直接安住所緣境,讓心休息在寂靜中,那麼簡單舒服。
鍛煉智慧,從來都不是件簡單舒服的事,但沒有智慧的慈悲就不是慈悲了,我們得認命做這個觀察修,引導顛倒妄想的心,開始逆轉煩惱的習氣。
所以剛開始以觀察修的方式修慈悲,大家不免有點「自我洗腦」的尷尬感,乾乾的朝自己腦子裡填些陌生的異物,比如要開始祝福討厭的人、去看到討厭的人有哪些長處、去讚美他們、感謝他們、甚至要練習去承擔他們的痛苦……一開始,真是充滿「異物感」啊。
但就是要這樣開始,從想法到感受,一層一層打開,把心中的高牆一道道拆掉,心中本具的「寬廣 」功德就會顯露出來──這就是「開心禪」第二階慈悲禪修,為什麼有個系列標題叫「打開你的心」,以慈悲讓充滿分別和框架的狹隘之心,打開再打開,終於到沒有界限,那就是心性的本貌:無量。
這就是為什麼「四無量心」的練習,對象要從自己、到所愛的人、到一般人、到討厭的人、到一切眾生,對象一層層擴大,心也在一層層打開。
唯有「無量」,才可以「無礙」。這就是慈悲禪修要做的事,讓自心「無量」的功德顯現出來,予樂、拔苦的利他行動才能「無礙」的展現──這就是自心本性三功德「體性空,自性明,大悲無礙」裡的「大悲無礙」啊。
▍禪修慈悲,當然可以見到自心本性!
說起慈悲禪修,我一定不會忘記噶千仁波切,是他很霹靂的把我從「理論」斷然拉到「感受」,是他直接了當告訴我:禪修慈悲,當然可以見到自心本性!
還記得當年,「年幼無知」的我,一腦熱只想修大手印,竟然問仁波切:「仁波切,您不管教什麼都說從慈悲入手,難道修慈悲可以見到自心本性?」
急性子的噶千仁波切,當場直接跳過翻譯,轉過頭來直直的看著我說:「當然可以!禪修慈悲,當然可以見到自心本性!」
感謝噶千仁波切的棒喝,把我僵化的概念心「打掉重煉」,今天,我再也不敢小看慈悲禪修,再也不敢把「四無量心」當成可以有口無心念一念的前行。感謝明就仁波切「四無量心」的教導,仁波切的教學善巧,讓慈悲成為可以練習、可以循序漸進的實修,有次第、有方法的,讓「知道」成為「感受到」。
其實目前我們最愛自己。因為我執的關係,在沒有學習、沒有修持的情況下,大家「最愛的人」其實是自己,但這樣的愛雜染煩惱,其實充滿了苦因。
其實,如果我們真的夠愛自己,就要對自己真正實修慈悲,讓自己具樂及樂因、離苦及苦因,讓自己深入斷除苦的根源:我執,讓自己真正開啟樂的根源:心性──這才是深度到位的慈悲禪修,然後讓廣度不斷開展,從自己到一切有情,讓它成為「無量」。
今天,我可以心平氣和的說,對我而言,慈悲就是心性教法的正行,在看似笨拙、刻意的「慈悲喜捨」練習中,我相信有朝一日心性的光會閃過,從慈悲開啟的門縫中,有機會看見本來面目像水中月般晃動著,有一天,我們都會活出生命最美的樣子──那時我們不用再禪修慈悲,因為那時,我們就是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