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五十〉寫給身體的情書

寫給身體的情書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cb50 1

 

一,明就仁波切教導的「身體禪修」,有「買一送一」的功德:既鍛鍊覺知,又療癒身體,一舉兩得。

 

最近我剛完成了一項陪伴,在線上陪伴一位想要學習正念的老朋友,完成了連續一個月每天的禪修練習。

之所以是「一個月」,是因為明就仁波切多次提到,一件事每天做,連續做30天,就會養成一個新習慣。

建立禪修習慣也是這樣,我希望以30天的陪伴,把禪修這株幼弱的小嫩,在他心中種活。

 

我們做到了,父親節前夕,我們在線上以禪修作為圓滿的慶典。

 

因為朋友的身體有車禍後遺症,所以我想了一下之後,決定帶他做「身體禪修」和「呼吸禪修」,希望這樣的練習「買一送一」,既訓練覺知,又療癒身體。

 

一開始,我在線上為這位朋友做禪修引導,漸漸熟了之後,我讓他來帶,從帶領中可以發覺他掌握的要點對不對,有沒有偏離禪修重點。

 

我發覺他的身體禪修引導帶得很好,除了覺知和放鬆,他還加上懺悔和感謝,像是一封「寫給身體的情書」,很深情很溫柔。這也讓我重新檢視自己的身體覺知,並想起這些年來「以身體為法器」所學會的一些修持。

 

所以今天「總編雲書房」,就來談談「身體」——這位像情人一樣,和我們關係既親近又緊張的終身伴侶——相關的修持。

 

▍你善待身體,這位終身伴侶了嗎?

 

對身體這位「終身伴侶」而言,我是個壞情人。

 

因為我沒有善待它。

 

雖然從「轉心四思維」,熟知佛法「人身難得而易壞」的觀點,了解今生能得到這個還算「閒暇圓滿」,所以具足修行條件的「人身寶」,是第一件幸運的事,從「得人身」開始,修行有了第一個順緣。

 

明知道人身寶這麼重要,但我對身體還是有種自知理虧的「工具論」,老是把心當老闆,身體當員工,很違背勞基法的,要它隨便吃、最好不睡、超時工作又不補假,久了「勞資關係」相當緊張。

 

因為過勞,因為不好的飲食、睡眠和工作習慣,讓它累積了很多傷害的痕跡,所以談起身體覺知,其實有種慚愧的感覺。

 

明就仁波切:「身體像個倉庫,累積了很多記憶和生活模式、情緒習慣的痕跡。」有些身體,的確像個陰暗、招灰塵、發著腐敗氣息的舊倉庫。還好仁波切也:「覺知像陽光,可以驅除黑暗。」覺知的陽光一照,身體的陰暗就有機會開始祛除,藉著身體禪修,可以把覺知的療癒力帶給身體。

 

覺知,是善待身體的開始。

 

覺知,所以會看到身體當下的真實狀況,看到自己如何把人身寶弄成廢墟,這會帶來自然的懺悔和真誠的感謝,進一步就會帶來智慧和慈悲的對待方式——這個善的循環,從覺知開始,這就是身體禪修。

 

當然,就禪修而言,重點是訓練覺知,伴隨的療癒力,只是種美好的副作用。

 

▍從身念住到開心禪,練習「身心同在」

我陪這位朋友做的「身體禪修」,是以明就仁波切的「開心禪」一階教法為主,這也是傳統「四念住」教法中,止禪層次的「身念住」,從佛陀時代,導師佛陀就這麼教給僧團的修行人,覺知身、覺知心,安住身、安住心。

 

明就仁波切又稱這個禪修為「身體掃描禪修」,方法很簡單,只是讓覺知像光束一樣,順序掃描全身各部位。因為「意到氣到」,覺知到哪裡,氣就到那裡,自然就有療癒和修復的力量,對禪修初學者,初體驗就很有感,很容易上手。

 

在明就仁波切的禪修教法裡,「身體禪修」和「無所緣禪修」,都是基本盤,常用來和其他禪修技巧作搭配,經常一開始先讓大家「把覺知帶回身體,放鬆」,當作禪修的序曲。因為身體所在的地方,就是「當下」,連結身體,就連結了當下;因為身心相依,覺知了身體,就覺知了心,放鬆了身體,就放鬆了心。

 

這大概是最容易掌握的禪修技巧之一,以身體為所緣境、專注的參考點,心很容易就回到了當下。

 

 

▍先學會全心全意活在當下

我們真正能活的,只有當下;我們安住的起點,就是當下;解必登的那座實相大山,登山口還是當下。

當下,一直與我們同在,但我們卻一直當面錯過。

 

記得我大學剛畢業,還沒上研究所那會兒,曾跟著一個禪修團體共修了一陣子,那時太菜鳥,記得的事不太多,但有個口訣是一直記得的,那就是「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一瞬」,就是全心全意好好活在當下。

 

今天看來,可能覺得這個口訣好像用力了點;但想想當年的狀況,對一個心思經常在過去、未來之間跑野馬的禪修小朋友,這口訣是很恰如其份的,先學會全心全意活在當下,再談其他。

 

有了一些禪修經驗之後,我們了解:「當下」不是禪修的終點線,但是個有意義的中間休息站,這代表我們習慣於渙散而飄流於過去和未來的心,找到了安定的方式,初步有了收放自如的彈性。

 

就身體禪修而言,在妄念的汪洋大海中,我們找到一個下錨停泊的地方,就是身體,當注意力的錨下在身體上,心就自然回到當下,因為身體所在的地方,就是當下。

 

今天我們已經知道禪修要「離三時」,不追憶過去,不臆測未來,也不執著當下。

 

是的,連當下也不執著,它只是前往彼岸的中途島,並不是彼岸。

 

但在「超越」之前,要先到達,能自在的登上「當下」這個中途島,讓心休息,已經是一個重要里程碑,它標誌著「受過訓練的心,已經有彈性」,放出去、收得回來,會散亂,但一憶起正念,覺知就回到當下。

 

▍先覺知,自然就會生起懺悔、感謝和隨喜

 

那我怎麼陪這位朋友做「身體掃描禪修」呢?

 

身體禪修的原理很簡單,就是「身在心在」,把覺知鬆鬆的帶到身體,不管是身體整體、局部或者移動感,覺知它,和它同在,就是禪修。

 

以上是身體禪修的基本盤,「只是覺知身體」就可以了;請它放鬆,向它懺悔say sorry,感謝它,隨喜它的功德,都是加料。

 

但身體禪修因為覺知,很容易就會自動發展出懺悔、感謝、隨喜和放鬆。這很像以前我們介紹過、頗受大家喜愛的「祝福禪修」,以「感謝你,微笑,放輕鬆」的口訣,逐一掃描身體各部位,感謝它、放鬆它,既連結了當下的覺知,又因為慈悲的祈願,帶著療癒力,所以大家一修有感。

 

我的朋友在幾次練習之後,就發現了覺知開的其他部分,在他自己帶領時,自動加上懺悔、感謝和隨喜,他因為業力、因為壓力而滿是傷痕的身體,在這樣的禪修裡非常有感,好像惡土地迎來了春雨,這樣的禪修經驗帶來感動,也帶來信心,他期許自己有生之年,要這樣繼續做下去。

 

我還是第一次聽到有人:「禪修,是我今後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做的事」,一個陪伴者,看到禪修的功德,在另一個人的身心有著這麼善妙的反應,心裡是很感動的。

 

▍完整的「身體禪修」,怎麼做?

至於我們練習的「身體禪修」實際方法,是這樣的:

 

一,調整身體姿勢:

 

因為朋友是完全沒有概念的初學者,所以每一次都會提醒他,先調整禪修的身體姿勢,脊椎鬆而直,全身肌肉放輕鬆。有時也會加碼建議:感覺下盤像磐石一樣穩定,感覺身體中段像棉花、像汽球一樣輕盈、鬆軟,感覺頭像彩虹一樣輕盈有光、有彩色的能量。

 

二,調整動機:

 

這就是「發心」。對一個佛學知識是零的人,我沒有用「菩提心」這樣的字眼,我的是:我做這個練習,是為了訓練自己的覺知,調整身心的狀態,讓生命恢復本來的美好狀態,因此而有能力善待自己、善待身旁的人、善待喜歡我或不喜歡我的人、善待一切生命,我要記得這個練習是「自利利他」的。

 

三,主要練習:

就是身體掃描禪修。可以從頭頂開始,讓覺知像光束一樣,順序的往下覺知並放鬆後腦杓、頸椎、雙手、後背、脊椎、腰部、臀部、大腿、膝蓋、小腿、踝、趾,再把覺知往前帶回臟,覺知並放鬆排泄系統、生殖系統、消化系統、心、肺等,再到喉嚨、嘴巴、鼻子、耳、眼睛,到覺知大腦,最後安住在「心與全身的感覺同在」中。

 

依明就仁波切的禪修教法,在主要練習的前和後,都要安住在「開放的覺知」,或稱為「無所緣禪修」之中,我們也這麼做。「無所緣」對完全沒有禪修概念的人有些困難,他可以輕易掌握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但無所緣「放下放鬆,只是覺知著覺知本身」是什麼意思啊?我只好打比方,就像燈可以照亮它自己,心也可以覺知心本身,有著「不靠外境幫助,而能覺知自己」的能力,這樣講,他「啊」一聲就懂了。

 

四,迴向,以祝福作ending

 

最後,我們會以迴向作結,但我同時用「以祝福作ending」解釋這個結行的修持。即使朋友是個禪修的菜鳥,我還是引導他,要記得不只是自己在受苦,還有其他更苦的生命、更大的困境,所以我們願意迴向一切禪修所生的美好,給一切生命,願一切有苦樂感受的生命平安、幸福、自由,迴向疫情早日平息,全世界都早日得到平安。

 

▍以身體覺知為基礎,才有機會趨入身體實相

 

和身體有關的教法很多,止禪層次的「身念住」只是起點;更甚深的部分,不管是觀禪層次的「身念住」,無常觀,觀修身體的不單一、不獨立、不恆常,直觀顯空不二的身體實相,或者是「以身為道」的氣脈明點教法,或者是與本尊無別的究竟身「金剛身」,都要以身念住的「身體覺知」為基礎,沒有這個,就是空中樓閣。

 

關於「身念住」,這佛陀直接所教的古老「身體禪修」教法,很多上師都有很多精采又實用的教導,比如眾生文化出版的第一部措尼仁波切著作《醒了就好》,就是一本以現代語彙講解「四念住」的好書。一般會比較注意其中「受念住」的教法,因為那和後來仁波切備受矚目的「微細身」教法直接相關;但其中「身念住」的部分,仁波切也講得很精采。

 

所以,今天「總編雲書房」就要引《醒了就好》中幾段措尼仁波切的教導作結,讓我們以身體禪修,鍛鍊覺知,療癒身體,真正善待身體這位終身伴侶:

 

「你能用『知道的心』,安住在身體上嗎?就只是知道身體。去知道現在這個當下,包括你的身體。就是無論現在是如何,去知道,並且試著不要忘記,這就是身念住,當下依於身體的正念。」

 

「你能知道這個當下,而沒有任何的思考嗎?包含身體的移動,包含面前的事物,無論你知道了什麼,就只是知道,沒有故事的編織,這稱之為身念住。」

 

「身念住的修持,其實就是用一點時間,單純地感謝我們存在於身體裡的這件事。你的心真正的活在當下此刻,連結身體在靜止或活動中的赤裸覺性。」

 

「如果你把注意力保持在動作上,你就會對於完全自在的移動,生起一種單純的感恩。當身體移動,並接觸到其他物體時,你也會生對於身體四周空間的警覺性與覺性,你跟周遭環境會開始自然地生一種協調性,幾乎就如同你與身體的實相共舞。」

 

cb50 2

二,究竟而言,身體如水中月、如彩虹,是一場顯空不二的夢;但唯有從「身體覺知」開始,一再訓練心回到「身體所在的地方:當下」,才有機會親見「身體的實相」。

 

相關文章,請見「探路客」部落格

https://www.timelog.to/user?id=607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