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四十六〉會哭的戰神

會哭的戰神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cb46 1

一,法王  噶瑪巴在《愛的六字真言》裡說:悲心有兩種,向外專注於眾生的悲心,以及向內專注於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悲心。

 

 

我一直相信,真正勇敢的人,是會哭的;重點是,哭完了要繼續勇往直前,尤其是為了利他,淚痕沒乾就要馬上上路。

 

兩漁夫,流淚發抖的勇者

 

以前讀到法國小說家莫泊桑的《兩漁夫》,對文中兩位「愛哭的勇者」,讀一次就不能忘。

 

那個故事來自歷史上真有其事的普法戰爭。18707月,普魯士大軍進攻巴黎,巴黎城門深鎖,普魯士軍隊一時進不了城,但在城外河邊抓到兩個出城捕魚的漁夫,知道一定有不為外人所知的秘逕通向城內,就舉槍威脅,要漁夫說出進城秘逕。

 

兩個漁夫只是普通人,貪生怕死是正常反應,面對一排槍口,嚇得渾身發抖,但他們做了一個決定:不說,死在槍口下也不能說,不說,死的是他們兩人,說了,死的就會是滿城人。

 

他們流淚互相擁抱,向彼此道了最後的再見,顫抖的迎向12枝槍口,奇蹟沒有發生,他們死了,像所有怕死的小人物那樣抖抖嗦嗦的死了。不是英雄,沒有華麗的退場,在死亡面前流淚發抖,他們這樣怕,但還是這樣選擇。

 

人稱「短篇小說之王」的莫泊桑,是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之一,《兩漁夫》雖是小說,卻深刻得讓人覺得像是真實故事。

 

還記得當年看到這個短篇小說時,年紀還小,但心裡嘆了一口氣,我心裡的英雄其實長這樣,會怕、會哭,走得不好看,但為了眾人的利益,會選擇犧牲自己。我相信歷史上有無數這樣的平凡英雄,怕死而赴死,好讓更多人活下去,即使流淚發抖,都是真實的勇者。

 

最近這個月哭的,比過去20年還多

 

最近又想起這個故事,是因為新冠疫情蔓延期間,全球有好多類似的真實故事,尤其在三級警戒之後封城兩個月的台灣,也有許多這樣勇敢的普通人,會怕、會哭的勇者。

 

最近在一則新聞報導中,又看到一位。這位「會哭的勇者」,她說她「最近這一個多月哭的次數,比過去20年加起來還多」,但她其實被稱為「第一戰神」。

 

她是亞東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張厚台,由她領軍的「台姐團隊」,承擔全台11%新冠肺炎重症收治,曾被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臉書特別表達謝意,特別點名跪謝「請收下我的膝蓋」。

 

這位18年前遇過SARS18年後遇到新冠肺炎的第一線醫生,如果脫掉防護衣,完全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看不出她是重症加護病房第一戰神。訪談中她坦言:「其實我常常覺得恐懼,壓力大到常哭。」尤其是前陣子亞東醫院曾爆發院內感染,第一個禮拜天天哭,哭了無數次。但哭完,還是繼續待在確診重症加護病房,為人命奮戰。

 

她的戰場亞東醫院,就在我工作的化育道場旁邊,只隔一條小小的高爾富路,三級警戒前的上班日,往窗外一看,就可以看到急診處。所以看到這則新聞,格外有種沾光的榮耀感:「我們的鄰居是戰神耶!」原來這樣的勇者,離我們這麼近。

 

不怕眾生之多、時間之長、惡業之深重

 

這些家有老小、但置身前線、已經很久不敢回家的醫護人員,為了人命而留守第一線,讓人想起大乘佛法說的「菩提薩埵」,覺醒的心靈勇士。

 

因此,今天「總編雲書房」就從世間的勇士,來看看佛法對勇氣的定義,說說出世間勇士的道路,和所有「發誓要勇敢」的普通人,就是我們,走在這條路上,可能可以怎麼做。

 

佛法非常鼓勵勇敢,讚嘆勇敢,因此直接以「勇士」稱呼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修行人。《入菩薩行論》說,即使是未了悟的凡夫,只要發了菩提心,就可以稱為「菩薩」,就是心靈勇士。

 

心靈勇士有多勇敢?以前光是讀到「大乘菩薩道」關於「大」的定義,就嚇得起雞皮疙瘩。

所謂大乘,「大」在哪裡?大在「不畏利他時間之長,不畏眾生數量之多,不畏有情惡業習氣之深重」,勇於利他的心量,像虛空一樣大,眾生無盡,我願就無盡,就像〈普賢行願品〉說的: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所以菩薩的心臟都超大顆的,為了利他,即使是充滿生老病死苦的輪迴世間,都自願的一再跳進去,去利益有緣的眾生、去陪伴發願要利益的對象,直到沒有一個有情在受苦,就像《入菩薩行論》迴向品所說的:

 

   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

   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但是眾生無量、輪迴無量、惡業無量,菩薩這個差事非但24小時當班,而且沒有退休的一天,如果膽子小一點,光是聽到就起雞皮疙瘩。

 

我們這種凡夫菩薩,「願菩提心」很敢發,但「行菩提心」能力都欠佳,所以包山包海、像虛空一樣的大願,有時聽起來很像超大號的空頭支票,想來慚愧,連自己都不敢相信能不能兌現。

 

但如果我們是菩薩道的行者,已經發了菩提心,這樣的大願還是要繼續發,那是向未來更好的自己喊話,我們相信佛性深處有自然的悲心和勇氣,只要讓它現前,我們的大願,就是我們利他的切結書。

 

心碎的菩薩,利他「心好累」?

 

不過,實務上,利他常讓人「心好累」,特別是空性證量不夠時。

 

傳說,連「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菩薩,在因地時,都因眾生惡業深重難渡,而嘆了一口氣、生起一念退心,因此違犯菩薩誓戒,剎時碎為千片。

 

還好心碎的菩薩,有個好老師是悲智圓滿的佛。上師阿彌陀佛教導觀音菩薩,懺悔退心,重新發起菩提心,碎為千片的觀音菩薩,因此成為千手千眼的「大悲本尊」,救苦救難最重要的依怙。

 

這個故事充滿象徵。

 

如果我們曾經試著幫助別人,就會了解:利他真的很難!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眾生,惡業習氣深重,對善行不買單、嫌菩薩很煩,是常有的事。凡夫菩薩遇多了這種被嫌棄的事,一顆熱心會漸漸冷了,最後常暗自決定「眾生各有因果業力,不如我自己好好修」,退退退,退回自利的山洞,頂一個菩薩的名號,其實成了「小」乘行者。

 

即使是因地的觀音菩薩,一念退心,都會碎為千片,還好有上師勸誡重發菩提心,才能重塑千手千眼的金身。這也是為何至今所有的觀音像,都會頂戴阿彌陀佛,那位引導他重發菩提心的上師。

 

菩提心,是再生藥。重發菩提心,碎為千片的傷痕,就會成為千種利他的莊嚴。這是上師阿彌陀佛給觀音菩薩的教導。如果連因地的觀音菩薩,都有這樣心碎過的歷程,我們這些屢敗屢戰的凡夫菩薩,就沒有理由遇到一點挫折就耍廢擺爛,哭完了記得爬起來繼續走。

 

心靈勇士,道路有兩條

 

菩薩事業,就是慈悲事業,就是予樂、拔苦,尤其是「拔苦」,就是大悲心的精髓。

 

法王噶瑪巴在《愛的六字真言》〈當下慈悲〉這一部中說:「悲心有兩個面向:向外專注於眾生的悲心,以及向內專注於無上正等正覺的悲心。」

 

大悲心沒有排除條款,所以當然不排除受苦的自己。

 

拔苦從來不只是一條向外的道路,如果不拔自己的苦,就不會有能力拔別人的苦,所有利他的努力,因為雜染五毒,常成為添亂和瞎忙。

 

向內那條拔苦之路,恐怖多難的程度,完全不亞於向外那條路。所以一個「敢於真正面對自心習氣,敢於為利他而訓練自心」的行者,是大勇士。

 

所以「菩提心」的定義是「為利眾生願成佛」,為了利他,所以真心願意並付出行動,把自己訓練到位。就像救生員自己要先學會游泳,救火員要先學會打火,否則在災難現場只是給人添麻煩。

 

心靈勇士的兩條路,是同時開展的:向內那條路,指向完全開展佛性中完美的特質,安住在明空之中生起大悲心,這才是真正能利他的勇氣;向外,以眾生為專注對境那條路,在發起菩提心那一刻,就已經展開了,如果依照菩薩誓願,看起來會「我願究竟恆無盡」,就是如幻世間繼續團團轉的一天,就有你一份。

 

擦亮大悲心的「雙面鏡」吧!

 

法王  噶瑪巴把這種一面向內、一面向外的大悲心,比喻為「雙面鏡」,正反面都有同樣的反射力,實際上就是一體兩面。

 

擦亮大悲心的「雙面鏡」吧,學佛就要勇敢,因為菩薩道上無懦夫,佛陀的子嗣,都是勇士家族,從初發菩提心,經歷五道十地,都是心靈勇士利他的戰場。

 

從菩提心的DNA重新出生的心靈勇士,必須真實開展兩種大悲心,一面修心、一面利他,在向內那一面完全開展之前,向外那一面一定會受到障礙挫折,都會害怕、哭泣,沒關係,就像「哭泣的戰神」,哭完繼續為利他而奮戰。

 

有一天,我們會到達大悲心的「原生地」,會直接看見明空之心,從空性體驗中生起真正的護輪,看見一切苦難障礙只是一場夢,終於可以自然生起不造作的勇氣,一個放鬆的菩薩,不哭泣也能利他。

在那之前,keep going,繼續努力!

cb46 2

二,「新冠第一戰神」張厚台,帶領的「台姐團隊」收治全台11%重症確診病患,臉上充滿護具的勒痕,衣服經常悶得全濕,會怕、會哭,但為守護人命仍然勇往直前。圖片引自:ET Today新聞雲

 

 

▲相關文章,請見「探路客」部落格

https://www.timelog.to/user?id=607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