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四十五〉從心下手,以菩提心轉業力

從因下手,以菩提心轉業力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cb45 1

 

噶千仁波切針對因果業力,除了再三指點「從因下手」,更直指最究竟的解藥,是菩提心。

 

最近因為兩個朋友的真實經歷,我對「因果業力」,特別覺得震動。

 

因此忽然有種警覺:未來,如果因果業力的暴風雨來襲時,我還會相信佛法嗎?還會相信「心的力量」嗎?還會相信「加持」嗎?還會記得安忍波羅蜜嗎?還會記得慈心、悲心、菩提心嗎?還會記得利他嗎?

 

人生勝利組,忽然家破人亡

 

最近有一位滿熟的朋友失聯了半年,我焦慮得到處找他,覺得他是不是病了,或死了。

 

我因一件往事,而對「年輕驟逝」,有心理上的印記。就像措尼仁波切在「微細身」課程中說的,強烈的突發事件會在脈上撞擊成脈結、形成印記,那個印記像個小怪物,在類似的情境下,就會醒過來哭泣,製造歷史重演的錯覺。我的印記是:只要有誰忽然連絡不上,我心裡那個小怪物就會開始暴哭。

 

日前那位朋友終於主動連絡了,他平安,沒病沒死,沒有我的小怪物所演那齣死別大戲,但凶險的程度,也好不到哪裡去。

 

因為業力凶猛如洪水,他原本富厚有餘的好福報,剎時沖得所剩無幾。

 

他以前一直算是人生勝利組,含著銀湯匙出生,家境優渥,學歷都是第一志願,連工作薪水都是別人五倍以上。

 

所以他也樂善好施,對善行充滿行動力,以布施供養、擔任義工,不斷累積福德資糧,像《佛子行》所說的「勤修諸行所生善」。這樣的人,應該「積善之家慶有餘」吧?但事實上,他們家經常有官非、醜聞等激烈的情節發生,直到這次,完全像個八點檔的鄉土劇,地下錢莊上門抄家,所有家產賣盡,長輩在慌亂搬家後驟逝。

 

家破人亡,只剩一身鉅債。他說,他目前只想還債,什麼都不信。

 

想起他燦爛正向、充滿正義感和行動力的往日模樣。平安就好,我沒多說什麼,心裡清楚,這樣業力凶猛的時刻,不必說什麼大道理,該聽的大道理他都聽過,現在只要安靜陪他復原,等他緩過一口氣再說。他往日的「勤修諸行所生善」,會以善業果報的形式回來,他會好起來的,我相信。

 

他也會漸漸看到,在不幸事件中,有很多幸運面,這樣的重創,如果發生在別人家,兩三代人都無法重新爬起來,他只花半年,就搖搖晃晃站了起來,在激烈的家族共業中,還是有著深厚的個人福報,樂善好施的果報,在很快的未來就看得到。

 

無塵的白天鵝,車禍腦傷之後

 

差不多同時,我一位年輕時的朋友,失聯多年後,最近在臉書找到我,向我表達學習「正念」(mindfulness) 的興趣,和需要。

 

如果是以前,我一定馬上說:好,我們來練習,我陪你。

 

但這次,我心裡生起恐懼。

 

為什麼?因為他不是普通人,他是重大車禍腦傷病患,前額葉受創之後,曾引發精神狀況,多年以後的今天,都還在持續吃藥治療。他讀到的資料告訴他,前額葉海馬迴的反應模組,可以靠禪修練習而重塑。

 

我讀到他傳來「想學正念」的訊息,保守的回說:「這個我還算熟,我們來試試看。」

 

同時卻心底開始擔心,害怕自己所學和經驗,不夠這次的陪伴所需,如果練習過程中有狀況該怎麼辦?禪修這條路,果真越學人會越謙卑,面對這樣的狀況,只好坦承:自己的累積,在利他時,顯得那樣不足。

 

從這位朋友身上,我也看到業力特別凶猛的痕跡。

 

我們是在生命如清晨日出的青春歲月相遇,那時他像一隻白天鵝,好學歷、好教養、前程似錦,而且有一種剛出校園的潔淨和清新感。記得那時他訪問了當年的末代國大代表,那些昔日抗戰時期的英雄美人,來到台灣,在萬年國會當了多年舉手機器之後,我和朋友剛當記者那年,正是他們被逼下台、成了過街老鼠的難堪時刻,難得有個年輕記者來和他們好好說話,他們一感動,就在資料袋裡放了兩萬元。

 

我們這種剛出校門的小朋友,收到意在言外的兩萬元,會怎麼辦?當然是嚇得瞪大眼睛,馬上到郵局雙掛號寄回!

 

我們在最清新的年代相逢,都記得彼此最好的樣子。但歲月的鏡頭一轉,他在香港被車撞了!一個多月後醒來,接著腦傷後遺症糾纏他二十多年,他活得很辛苦,在引發精神症狀的時期,他賣掉積蓄所買的三棟房子,而今輾轉來到台灣,幾乎一無所有的重新開始。

 

為了陪他練習,我上網去讀他的相關訊息以了解狀況,竟然看到他在新聞工作地曾被毆打,網路上還有中年的他頭破血流的照片,他被打的第一個反應竟然是保護眼鏡:「這個眼鏡是我太太送的!」,新聞標題上還直接寫他「人超好」......我看了嘆一口氣,好人為何遇到這麼多壞事?溫和善良如昔,但境遇為何如此多傷害?

 

了解因果業力,從「因」下手

 

很巧的,6/26(六)早上7:00,目前安住在美國亞利桑那總部的噶千仁波切,特別為台灣三級警戒的狀況,在線上開示「疫情下的禪修」,一開始,就直接講因果業力,我那位失聯多時的朋友,也在線上聽講。當時我忽然生起一個妄念,覺得仁波切也是特別講給他聽的。

 

接著,我要以節錄的方式(感謝噶千佛學會長許華玲居士提供錄音,黃巧閑居士聽打),分享仁波切這次關於因果業力的開示,特別的時刻,聽來特別有種沁入心骨的感受:

 

仁波切說:「疫情期間大家承受這麼多痛苦,但在同樣的情況下,不受疫情所干擾的人也是有的——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就在他們的因。因此今天我要透過因跟果來解說。這些不受痛苦干擾的人,他們過去造作了快樂的因,所以在這樣的時刻,仍然可以享受快樂的果。這是源於什麼緣故呢?因為大家對於如何構建快樂和痛苦,在認知和執行上是有所不同的。」

 

「大家都認為監獄是一個極為痛苦的地方,但是就我個人經驗而言,如果能曉得業力因果的道理,即使在監獄當中,也是可以快樂的。當我們可以了解佛語當中的真實諦,就算身處在監獄當中,為什麼有些人會感受到痛苦,而有些人會感受到快樂?追根究柢都來自佛語的恩德,因為佛陀的教言,使我們了解了因果業力的法則。」

 

「即便是下墮到三惡道也不要氣餒,三惡道也有它的好處,是什麼呢?藉著投生到三惡道,我們能淨除過去所造的惡業,在三惡道受苦的同時,我們過去所造的惡業冤債也能逐漸消除,這就好比進行手術一樣,有些病要透過手術才能痊癒,但手術過程無疑是痛苦的,為了終究的利益,我們必須要克服這點。」

 

「在三惡道當中,投身到地獄能逐漸清除過去世因嗔心所造的惡業,投生到餓鬼道能夠清除過去世因吝嗇所造的惡業,投生到傍生道可以淨除過去世因無明所造的惡業,透過這三惡道我們可以消除過去種種惡業,從這個層面來看,投生到三惡道並非壞事。如果過去世已經造下惡業,要不受惡苦果是不可能的,消除惡業,最終就能慢慢清除惡果。」

 

「《佛子行三十七頌》說:『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這個世界上受苦的人這麼多,就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這其中的意義。我們曉得一朵花之所以會盛開,源自於這朵花的種子,種子有能夠成熟為花朵的潛力;所以我們最需要守護和了解的,應該要從苦因跟樂因著手。」

 

「我們的心無始以來由於我執與煩惱的緣故,已經變得極為僵化,這樣的心需要透過慈愛來溶解。就像水和冰塊的本質是一樣的,但是因為不同的環境而產生液態與固態的不同形式,而我們的心僵化成冰的原因,在於無明,由於無明產生了我執,造就了這一切。如實了解苦因與苦果、樂因與樂果的原理,就是無礙通達的佛。佛陀教導快樂真正的因,就是菩提心,我們需要像珍寶一樣守護它。在痛苦的輪迴當中,要借用慈愛的殊勝潛力,最終解脫於輪迴,透過持守菩提心,圓滿福德資糧,在修持佛法的道路上,這是極為重要的。」

 

敬慎當下,因果的第一現場

 

從因下手,從因下手,從因下手,面對因果業力,噶千仁波切一再這麼說。

 

佛法是「自我負責」的教法,世俗諦上,如是因、如是果,分毫不爽。欠債還錢,是公平的,我們可以心平氣和接受;比較覺得委屈的,是那些早已經不記得的過去世,往昔諸惡業處罰到的,經常是今生的好人。

 

我們都不愛談業力因果,感覺這是佛法裡比較沈重的部分,但是這些都是真相,只是被佛陀說破,還把它的運作原理教給我們。因果鐵律是無從爭辯的,「業力」就是「身語意既有造作,就有作用力」,往昔所作,就算忘了還是要負責。就算尊貴如佛陀,在成就正等正覺之後,還是有著名的三次往昔業果成熟的「金鎗插腳」、「三月馬麥」、「亡國頭痛」。

 

台灣有句老話說:「晴天要貯雨來糧」,天還晴朗,就要貯備雨季的存糧,沒事的時候,就要鍛煉自己的心,未知的業果成熟時,才有機會安住無嗔,欠債還錢、一次結清,不再因此造新惡,變成利滾利的循環利息,而毀了一生最珍貴的寶藏,比如信心,比如慈心、悲心、菩提心。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與其業果成熟再來哀嚎,不如直接從因地拔除種子。關於業力因果,我們能做的積極面,就是從因下手。所有的因,發生的時間地點,都是「當下」,真正敬畏因果,就要敬慎當下。

 

菩提心,是因果業力的無上藥

 

所以,噶千仁波切在6/26的開示,後面又引《佛子行》的偈頌說:「隨於何時行何事,應觀自心何相狀,恆繫正念與正知,修利他是佛子行!」

 

心繫正念,而修利他,菩提心,是因果業力的無上藥,這是火眼金睛的老和尚噶千仁波切,因為獄中20年的特殊經驗,從生命的苦難中提煉出的智慧,對因果業力所開的藥。

 

「業果成熟時,如何安住自心?」如果還想看噶千仁波切更多相關開示,最後建議你可以看看眾生文化出版的《貴人》,仁波切在牢裡遇見命中的貴人:上師門色仁波切,教他「以菩提心轉化因果業力」,如果你覺得自己正在受苦,因果業力的暴雨打得你渾身濕透,請找來看看。我相信,這樣的教言,看到就是救贖。

 

多年前,有個年輕人二十出頭就怨氣衝天的入了獄,但20年後,卻歡喜平靜的出了獄,看看他發生了什麼事。願《貴人》裡「轉心就轉境」的真實故事,給所有受苦的心一絲陽光,相信菩提心,就有奇蹟。

 

 

 

▲相關文章,請見「探路客」部落格

https://www.timelog.to/user?id=607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