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五〉放鬆,就很美!

 

〈總編雲書房〉系列五

cb5 1

 

圖說:這是措尼仁波切和明就仁波切在喜馬拉雅山上努日的老家拍的全家福,可愛的措尼仁波切,經常這樣笑到翻過去。

(攝影:殷裕翔)

 

 

放鬆,就很美!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先說個《西遊記》的故事,看看您是裡面哪種人:

 

話說有一次孫悟空遇難,他的七十二變不敵紅孩兒三昧真火,就去向觀世音菩薩搬救兵,觀音菩薩答應借三江四海的水,幫他去滅三昧真火,就把手中淨瓶往海裡一扔,過了一會兒,淨瓶被一隻大海龜氣喘喘吁吁的馱了出來。觀音菩薩讓孫悟空把瓶子拿起來,小小一支淨瓶,齊天大聖竟然怎麼也拿不動。原來是觀音菩薩丟淨瓶下去時,已經借了三江四海的水在裡面了。

 

後來學者解讀都說:

 觀音菩薩用兩根手指,就輕巧的把三江四海的水裝進淨瓶,是「舉重若輕」;

大海龜使盡全力,終於馱動那支淨瓶,是「舉重若重」;

孫悟空怎麼也舉不動,那就連「舉重若重」都算不上了。

 

觀世音、大海龜、孫悟空──您是哪一組?

 

我一直是「大海龜」那組,做什麼事都太用力,「舉重若重」。

 

▍教人放鬆,自己頭髮掉滿地?

 

是的,用力過猛,「舉重若重」。

 

眾生文化九月新書《先幸福,後開悟: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實修法》,背後一樣有個「舉重若重」的過程,最後書是順利出版了,但中間就像大海龜馱小淨瓶一樣,步履蹣跚,累翻一掛人──包括我,初稿執筆者。

 

時空再往前推到幾個月前。那時從印度聖地祈願法會回台不久,正全心投入微細身的書稿整理工作,有一次到美容院洗頭,美髮師說:「小姐,妳是不是在做一件壓力很大的事啊?頭髮怎麼掉成這樣……

 

我楞了一下,開玩笑說:「是啊,我正在寫一本書,教人放鬆!」
「教人放鬆,自己壓力這麼大啊?哈!」美髮師聽出那個反差,笑了出來。

 

這本教人放鬆的書,是「放鬆微細身」,但教的人可不是我。

 

我只是個承蒙作者措尼仁波切不嫌棄,委以「把多場教學紀錄整理成一本書」的重任(但我怎麼一直覺得,我好像是被仁波切中文官網「台灣芬陀利迦」的同學們A下去那個坑的呀?因為謝謝他們,是他們向仁波切推薦我擔任這工作的),所有的教言都是仁波切說的,我是個砌磚成牆、粉刷打磨的文字勞工,只是整理,可不是原創。

 

▍「微細身教法,來自佛陀」

 

「真正的原創,是佛陀本人,微細身是佛教法。」措尼仁波切說。

 

連措尼仁波切,這樣一位把微細身教法以現代人聽得懂的善巧方式說出,讓它發揚光大,堪稱是今日「微細身教學第一人」,都不敢以原創自居。仁波切提醒我們:佛陀在密續中多處提到微細身教法,這是佛陀的八萬四千法之一,一法治一病,微細身教法,治的正好是現代人特別嚴重的脈、氣、明點的毛病。

 

《先幸福,再開悟》的封面上就說:

在身心之間,有個「第三世界」,

搞砸了是雷區,搞定了就是寶藏,

它決定你幸不幸福,影響你開不開悟,

它是「微細身」。

 

這樣「比身體微細一點,比心靈有形一點」的微細身,由脈、氣、明點組成,它的平衡健康,是菩薩道的基本盤,微細身健康了,擺平了躁動、受傷的自己,擁有愛人和利他的能力,這條道才60分起跳。

 

如果我們曾經發願生起菩提心,菩薩道是條必走的路,但上面也有各種坑,夠你跌得滿眼金星──其中自己挖的一大坑,就是微細身。

 

微細身有狀況,直接傷害菩薩慈悲利他的事業,不信?我們就來個微細身自我健檢:

──就「氣」來講:如果你三不五時氣就超速衝上頭,弄得脈很緊張,躁動緊繃,因此表情不耐煩、言語充滿攻擊性、偶爾還因焦慮而目露兇光,這樣要讓人如何放鬆親近?

──就「脈」來講:如果你動不動就因脈裡的印記被觸動而暴怒,過度反應成了日常,請問誰會對「脾氣大、容易失控」的菩薩生起信心?這樣要怎麼行持菩提心?如果你對自己

的習氣不覺察也不調整,做不到「自覺」,怎麼可能「覺他」?

 

──就「明點」來講:一個明點僵滯不動的人,整個人槁木死灰,沒有生命的光采,如何讓人相信你充滿正能量,「發願做眾生的僕人」、對利他充滿熱情?一個不快樂的人,怎麼引導別人得到快樂?

 

▍編寫過程,其實是個療癒和祝福 

 

話說回來,我在執筆整理初稿時,常和眾生文化同事開玩笑說:「我寫微細身,寫得微細身都快失衡了!」

 

因為寫不出來焦慮啊。一焦慮,老毛病就犯了,氣加速加速加速,就在脈裡亂衝,衝到頭頂,然後我就感受到措尼仁波切那傳神的形容:氣超速,就像同時「一腳踩油門,一腳踩煞車」,心裡聽到一種引擎空轉的聲音,輪胎因為高速原地打轉而冒出白煙……

但寫完之後,心裡覺得這整件事是個加持,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是個療癒,對我的微細身是很深的祝福。

 

因為要消化之後,再用文字表達出來,不能不求甚解糊過去,甚至要到字字計較的地步,因此對仁波切的微細身教法,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和完整的理解。

 

比如說我的老毛病「氣亂衝」的問題,現在就很清楚,其實處理方法很簡單,就是:當下覺察,再把氣引導回它的家「丹田」,一再這麼做,養成習慣,可以改變急躁的習性。

還有,現在因為一再練習,而漸漸可以感受自己脈上的陳年舊傷、扭曲的習氣,那些一直沒好的印記、不健康的習氣,可以用微細身教法中的握手修持,和連結本質愛,讓它們鬆開來──那真是溫柔的解藥,而且很有效,歡迎大家試試!

 

▍還沒利益別人,先利益到自己

 

那我過程中焦慮什麼?

 

因為全書十幾萬字,我至少每個字整理了兩遍。為什麼兩遍?因為初稿出來後,編譯小組決定換版本,就是改用不同場的教學紀錄,所以全部重來一次。

 

書稿改了又改,改到連美編都要我另請高明,流程相關的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劫後餘生」,書終於送進廠去印刷時,我心裡嘆了一口氣:「其實,還沒利益別人之前,先利益了自己!」

 

說以上這句話的,除了我,還有仁波切官網「台灣芬陀利迦」的七人編譯小組。

 

他們多數是我2014年去香港,第一次上微細身課程時的同行同學,都是和措尼仁波切緣份很深的具信弟子。因為仁波切說:「我想好好出一本微細身的書,我相信它對現代修行人一定很有幫助」,為了圓滿上師心意,他們卯上了把關,把這件事當成對上師的法供養,所以審校期間字斟句酌的計較程度,是我到眾生文化十多年來首見。

 

他們多數都要工作,所以審校都是以線上方式約在晚上,討論到凌晨,第二天一早還要上班。所有的細節大家都據理力爭,也就是吵吵吵,吵不出結果還要請出仁波切釐清和確認,最後書再延兩個月才吵成定案,人仰馬翻的一群人,終於覺得這份法供養算是可以令自己安心。

 

▍我是笨重的大海龜,只會用蠻力馱淨瓶

 

我的一位編輯朋友看到《先幸福,再開悟》,說看得出我下筆的痕跡,害我有點不好意思,這表示露出馬腳了──因為我清楚,一如本文第一段的《西遊記》故事,我就是隻笨重的大海龜,老是「舉重若重」,太用力,做過頭。

 

比如去年(2019),噶千仁波切交辦了一項工作,要我把《乘著道歌的翅膀:密勒日巴尊者道歌精選集》翻譯成中文(根本頌部分,是用慧炬出版社授權的張澄基教授譯版),感動我心至深的上師交辦,當然使命必達,但我的藏文是三腳貓貨色,所以賴著從不拒絕的耶喜老師幫忙一起翻譯,耶喜老師常常累到深夜在微信另一頭睡著。

 

最後書終於在噶千仁波切來台前付印。記得那天,我到化育辦公室吃午飯時,忽然很搞笑的發覺:我像一隻松鼠,只剩上下門牙可以咬了,左右兩排臼齒都因火氣大而酸軟無力,只好像松鼠那樣用門牙吃完一頓飯,提早體會80歲時吃飯可能的「口感」。

 

措尼仁波切常在課程中說:「放鬆,就很美!」對身體、心靈以及微細身而言,都是這樣。我嚮往並學習這樣的境界,但習性使然,我又再次用力過猛了,希望以這樣很認真但很笨拙的方式所作的法供養,有緣聞思修者都能受益。

 

願這本書中所呈現的措尼仁波切所教微細身教法,能像明就仁波切在序中所說,像一場「悲智雙運的及時雨」,滋潤到所有需要「放鬆微細身」的生命。

 

 

 

相關文章,請見「探路客」部落格

  https://www.timelog.to/user?id=607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