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二〉此心安處是吾鄉

總編雲書房

 

 cb2 1

此心安處是吾鄉 

文/黃靖雅(眾生文化總編輯)

 

 

這世間,有沒有一個地方,讓你一想起來,就覺得身心安定、放鬆,就像回到家一樣?

 

對我來說,尼泊爾,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在地理上,尼泊爾是異鄉;但在我心理上,尼泊爾卻是故鄉──特別是從印度轉入尼泊爾時,那種身心忽然鬆落下來的感覺,甚至很生理性的,一靠近尼泊爾,在印度很緊戒的腸胃們開始咕嚕咕嚕蠕動起來──那就是「回到家」的感覺。

 

鬆了,就可以休息了。

 

在眾生文化八月新書《蓮師在尼泊爾》出版之際,忽然想要跑出來和大家說說我心裡的尼泊爾。這個歷史上蓮師待了18年,在這裡當留學生、閉關、教學的地方,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深緣的所在」(台語),有深意、有味道、有修復的能量,很想和大家分享,有空請來這裡走走,為生命充充電,讓枯槁的部分滋潤回春。

 

▍你在的地方,就是家

一千年前,蘇東坡在〈定風波〉中說:「此心安處是吾鄉」,讓你安心的地方,就是家。

 

這句詞,千古以來說中多少人的心事,那安心的所在,重點不是地理上的一個地址,而是心理上的一份安靠感。

 

就像現代情詩說的:「你在的地方,就是家。」蘇東坡〈定風波〉中說的,也是同樣「唯識」的情況。

 

他有個朋友叫王安國,被貶到嶺南,事後東坡問與安國同行的歌妓柔娘說:「嶺南風土不怎樣吧?」聰慧的柔娘就回答了這句千古文青都記得的話:「此心安處是吾鄉」。

 

窮山惡水之所以安心,其實是因為「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話說回來,尼泊爾之於我,其實也一樣。

 

1999年之後,地球上我唯一想去的地方,是尼泊爾,理由一樣:「你在的地方,就是家。」因為上師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住在那裡,我今生法教學習的啟動源頭,就在那裡。

 

▍「銘印作用」的鴨子

有句話說:「年輕時候給你一道光的人,你一生都不會忘記他。」對我而言,說的就是竹清仁波切。

 

他對我,像勞倫茲在《所羅門王的指環》裡說的「銘印作用」(Imprinting),今生第一次張開眼看到的那個人,小水鴨會把他當爸當媽,認定自己是他生的。

 

竹清仁波切是我法教上的生父,今生如果我對佛法生起了信心、對解脫生起了熱情,都是因為他,他住在尼泊爾。就像發生銘印作用的鴨子,一心想回到出蛋殼第一眼看到的那個人身邊;尼泊爾,也是我心裡想回的家。

 

直到今天,21年後的早晨,在全世界都因疫情而禁足宅在家的此刻,我依然在每日早課結束唱「長壽祈請文」,清楚的想起尼泊爾,想起住在滿願大佛塔邊上的上師,迴向86歲的上師健康長壽,不管仁波切很久以前就吵著:「當老人好累,我要換件新衣服!」就是要

迴向仁波切長壽健康,陪不成熟的孩子成熟。

 

竹清仁波切在2005年圓滿全球弘法,回到尼泊爾閉關,我們想要看上師,只能到尼泊爾,所以尼泊爾就成了父親的家,我們心的故鄉。

 

有一次我照例在加德滿都機場要填落地簽表格時,看到上面有一欄「來過尼泊爾幾次?」我竟然答不出來,21年來,幾乎每年一次以上,這要算幾次啊?

 

不過,事情總有例外。今年2月,我本來打算一如十年來的慣例,印度祈願法會一結束,就轉往尼泊爾看上師,卻臨時喊停,硬生生浪費了「由印赴尼」及「由尼返台」兩張機票,重買一張機票直接返台。

 

至於為什麼,大家都知道了,因為疫情,我們像逃難一樣回到台灣,今年是見不到上師了。

 

無常教法就是這樣,沒有什麼事會永遠「照舊辦理」、「如常舉行」,所以當那些看似平常的相見,能夠因緣和合的發生時,讓我們把它當成「一期一會」,記得感謝和珍惜。

 

▍加持之雲未散,空行暖熱猶在

竹清仁波切曾說:「寺院蓋起了會倒下,但修行人的山洞,證悟的能量千百年來都還在,加持還在,所以要去朝聖,要去修行人的山洞領受加持。」

 

所以,當我們在尼泊爾的時候,仁波切以前會帶我們去朝聖,後來他歲數大了,就要我們自己去朝聖。

 

以前曾聽大師姊Michelle Martin說過,第十六世法王剛圓寂那幾年,西藏楚布寺十分冷清,竹清仁波切特別要她去朝聖,要她在後山每個山洞都住一陣,禪修之後再走。

 

她是聽話的好學生,花了三個多月,把後山每個山洞都住了一輪。那時我問了她一些傻問題:「上廁所怎麼辦?」「吃飯怎麼辦?」Michelle的回答都好簡單:「那很容易呀!」後來發覺,那還真不是修行人該問的問題。

 

疫情過後,尼泊爾一定會再度打開國門,歡迎觀光或朝聖的人。在這個到處是聖地的地方,你真的會相信「加持之雲未散,空行暖熱猶在」這句話,抬頭看看尼泊爾的天空,好像再用心看一下,就會看見蓮師慈悲如月、銳利如電的眼神,正從雲端傳來。

 

蓮師的金剛誓言曾說:「我無來去,唯信我者,即現其前而為說法。」後世學生們啊,只要對我有信心,依我無欺的誓言,必定現前為你說法。

 

想到這裡,覺得我們一定會遇見不可思議的蓮花生大士,在我們讀著蓮師伏藏的時候,在我們坐在傳說中的蓮師證悟地阿蘇拉山洞禪修的時候,在我們繞著寶大滿願大佛塔或司屋瓦揚布自生大佛塔發願的時候,在我們鬆開業力與習氣的自心雲霧,與一切上師的上師蓮花生相應的時候,蓮師就在那裡,一直都在。

 

在尼泊爾,或在此時此地。

 

同場加映.掉掉書袋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PS:什麼是「掉書袋」?

上一篇「七夕開張小記」發布之後,有朋友問我這問題,我這才有點驚慌的發覺:什麼時候「掉書袋」已經成了一個「古典」詞彙,現在讀者開始看不懂了?

 

答案是:書袋掉了會怎樣?抖得滿地都是書嘛,意思是「引經據典,賣弄才學」,這是自嘲啦,也是置入行銷,我是學中文出身的,對古詩詞的感情一生都忘不了,所以趁機會夾帶一下,古詩詞裡有些千古名句,順便讀讀也頗營養的。

(攝影/殷裕翔)

 

▲相關文章,請見「探路客」部落格

https://www.timelog.to/user?id=607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