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九屆北美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噶瑪巴「三主要道」課程.第一天 解脫輪迴第一步:生起真實出離心

065 20180606 AM ZY 0116 3008

2018年第九屆北美噶舉大祈願法會.法王噶瑪巴「三主要道」課程.第一天

解脫輪迴第一步:生起真實出離心

時間:2018年6月6日上午6:30-下午17:00

地點:美國紐約、約克大學健康與體育戶外場地( York College / CUNY  Health & Physical Education Complex and Outdoor Field)

授課上師: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中文翻譯:堪布羅卓丹傑

今天是北美第九屆噶舉祈願法會的第一天,這次是在紐約市舉辦,首先要問候各位前來的上師、喇嘛、僧俗二眾們,問候大家吉祥如意!

■源於兩位仁波切大悲,祈願法會弘揚於世界

噶舉大祈願法會最早在1988年前後,在前一世卡盧仁波切及前一世波卡仁波切二位大德的大悲加持之下而開始,公元2000年我來到印度沒多久之後,也很榮幸參與祈願法會,當時名稱還是「岡倉祈願法會」,後來慢慢地,我們才將名稱改為「噶舉祈願法會」。

當時我也重新彙編祈願課誦本,加入無分別教派的內容,並補充佛陀教言、過去印度祖師教言。現在法會的地點也不僅在印度,更在世界各地舉辦。

本來這次是由國師嘉察仁波切前來主法,但國師臨時無法前來。課程部分,本來也是我請求他給予教學,因為仁波切是真正具備說法者德行的上師,但由於他無法前往,因此只得由我來教授了。

因此三天課程中,我會利用第二座法的時間,來講授由宗喀巴大師所寫的《三主要道》。

■宗喀巴大師《三主要道》,主頌釋論

《三主要道》傳統上有許多註解本,這次受限於時間關係,無法解釋註解本,因此我主要會在主頌上做解釋。

這部論註,我曾跟隨如意寶尊者學習多次,同時蔣貢仁波切的《口訣藏》中也有收錄此篇論典的註解本,因此我算是得過了口傳。

首先主頌提到:虔誠禮敬至尊上師眾!

接著經文是:

諸佛經典精華義,一切菩薩所讚道,

欲解脫者之津梁,我隨己力而宣說。

這部論,主要分三部分:

(一)       初義:可以算是本論的前行介紹。

(二)       論義

(三)       末義

首先說:虔誠禮敬至尊上師眾!

「至尊」部分,先不特別做解釋,宗喀巴大師首先說:「虔誠禮敬至尊上師眾」,意思是宗喀巴大師向他的上師,尤其是向文殊菩薩禮敬。而此處為何只提到上師卻不提其他人?主要是因為上師是一切善功德的匯聚。

接著進入第一句偈文:

1.[總論]

諸佛經典精華義,一切菩薩所讚道,

欲解脫者之津梁,我隨己力而宣說。(1)

這是進入經文前的偈文,對此有不同解說方式,其中一種解釋方式是說,第一句「諸佛經典精華義」講的是出離心,第二句「一切菩薩所讚道」講的要點是菩提心,第三句講「欲解脫者之津梁」的是空性正見。

而另一種解釋方式是說,其實偈文的第一句:「諸佛經典精華義」,就已經包含三要點,就講說了「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正見」這三要點。

壹,出離心

第二不貪暇滿之安樂:

2.  [不貪三有樂]

不貪三有之安樂,為使暇滿身具義,

勤依佛悅之正道,具緣者當喜諦聽!(2)

 

■所有的修持,都是為了解脫

我把出離心的偈文也念一遍:

3. [先發出離心]

無有清淨出離心,求有海樂無法息,

貪執輪迴縛眾生,故當首先尋出離。(3)

因此談到「出離心」時,有三部分:

  1. 為何我們需要出離心?需要尋求的原因為何?
  2. 如何生起出離心?
  3. 生起出離心的標準。

對於想要解脫者,可做的修持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修持,就是生起清淨的出離心,這是首先要具備的。這種出離心,不僅是想從三惡道中解脫而已,而是想要超脫整個輪迴,從整個輪迴六道中解脫。

此處教導我們,「出離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我們都想要修行,但修行不能流於傳統、形式,如何讓所修的法不流於形式,而能真正幫助你解脫?精髓的要點,就在於出離心。

如果你具備真實出離心,那你所修的法就能幫助你解脫。無論如何,要生起真實的出離心都並非易事,不僅是口上說說而已,光是「知道輪迴本質是苦、想要離開」這點,要做到就不容易,因此我們常說,觀修出離心本身就要時間、需要時間去訓練、去觀修,很難自然地生起出離心。因此我們應該多去思維和學習何為三苦?為何輪迴是苦?我們如何被痛苦所捆縛?和如何從輪迴中出離等等,都是需要學習的。

平時修行時,常談到修持包括「戒」、「定」、「慧」三學,以持戒而言,對於想要解脫的人來說,他首先就具備了出離心,他的目標很清楚,所有修持都是為了解脫。因此他的持戒,就會帶來解脫。反之,若我們的心是為了今生短暫快樂、名聞利養的話,佛法也是無法幫助你解脫的。因此「戒」是否能幫助到你解脫,在於你是否具備想要解脫之心。

■大乘法或小乘法?全看行者心量大小!

過去有這樣一個故事:弟子請問大師說:「請問大日如來法是屬於大乘法還是小乘法?」大日如來法門出自於「瑜伽續」、能淨除惡道之法。這位上師是一位實修者,因此上師回答他說:「此法如果由大乘行者來修,就是大乘法,如果由小乘行者來修,就是小乘法。無論如何,對你我而言,它什麼法都不是!」

竹巴噶舉創始者臧巴嘉惹大師也曾說:「現代人喜歡艱澀的名相,如大中觀、大手印、大圓滿等,但是法是大圓滿沒有用,要人是大圓滿才行。」換句話說,往昔祖師都在教導我們說,如果自己和法是有距離的,那就不是修行。法要入心,這就是修持的要點。

舉例來說,現在很多人會修持密乘儀軌,大家在修時,也會理所當然自認是密乘行者,但事實真是如此嗎?這是需要好好自我審視、去看看起心動念的。「我真的符合、有具備密乘該有的動機、條件嗎?」如果不具備該有的動機和條件,其實就不是密乘行者、就不算是修持密乘。

同樣的,當我們在做菩薩修持、念誦《入菩薩行論》時,會以為自己當然就是大乘行者,但我們應該看看自己內心的動機,到底我們有多少悲心、利他之心。

我們常常是這樣,會很自然地覺得自己是密乘行者、大乘行者,但其實我們都該花點時間,從內心好好看看自己的動機的。

■沒有出離心,很難有悲心,更難有菩提心

有一種說法說,「出離心」和「悲心」其實是一體兩面,一個是向內觀、一個向外觀,也就是說,「出離心」的所緣是自己各種的苦,「悲心」是向外去緣觀眾生之苦。因此,若一個人缺乏出離心,是很難有悲心的,也就是說,若對自己都沒有好好關心照顧,對自己都缺乏悲心,這樣自然很難對他人生起悲心。如若缺乏悲心,則很難有菩提心,因此修行最首先、最重要的基礎,或說當你想要踏上修行道路的基石,就是要有穩固的出離心。

我想我大概老了,看不清楚,明天我會將根本頌印大字一點,就比較好講。因為大家今天早上受持了大乘布薩律儀,過了中午1200就不能吃飯,因此今天講授到這裡,接著要念誦〈菩提道次第祈願文〉、〈冥陽祈願文〉等,需要一點時間,因此今天先教授到這裡。

040 20180606 AM WF 0169 2258

013 20180606 AM FW 0059 1904

010 20180606 AM WF 0190 2389

006 20180606 AM FW 0034 1889

km1

km2

008 20180606 AM FW 0044 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