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布拉布「上師相應法」課後心得
敬法重法,正法才會長久住世
文/小嫻
■何謂「弟子」?何謂「上師」?「戒師」是什麼?「堪布」又是什麼?「具恩上師」與「根本上師」的分別又在哪?上師給予「加持」的概念是什麼?它是一種迷信嗎?還是自己獨有的一種心理狀態?
■如果我們能分辨出戒師與堪布的不同,了解了具恩上師與根本上師的分別,在面對他們時又該抱持何種心態?我們的依止上師的方式正確嗎?
■如果認同上師是能帶領我們解脫輪迴的佛,具足有圓滿的功德,我們如何能看到上師的功德?依止上師需要信心,我們該如何生起信心?甚者,我們對上師真的具足信心嗎?
■上師應如何教導我們?我們如何面對上師的教導?我們能接受嗎?如果不能接受,該以何種方式生起正見而不是邪見?
■如果以上關卡全數闖過了,最後,我們回報上師的供養是他歡喜的嗎?什麼才是最殊勝的供養?對眾生最有利益的回饋?
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可能在經典上看過或從其他善知識口中聽聞過,但是我們真的有深刻思維了,內化成自己的信念,並且以亳無錯誤的心態與行為實踐了嗎?
你如法依止上師嗎?
堪布拉布以很淺顥、生活化的用語,道破了現在人一窩蜂學密法,卻沒有正確的知見,盲目追求「名牌上師」的現象。只是因為某上師名氣大、資歷深、輩份高,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是否能有長時間追隨依止,也未長時間觀察上師的功德,並且生起無偽的信心,就迷迷糊糊的進入了密法,開始了密乘行者的道路,這是很危險又浪費生命的事。如果我們尋找另一半會先仔細的觀察,觀察她(他)的品性、人格、家庭背景等等,自己是否認同她(他)?能否信任她(他)?能否與她(他)攜手一輩子。為什麼尋找上師卻並未如此審慎呢?某些片面的原因、喜好或執著就將自己生生世世的依歸交給自己可能還沒有那麼了解的人,堪布拉布說:「這不就是愚癡嗎?」
尤其我們依止上師的動機或心態尚停留在世俗的習性及觀念上,或依止的動機、內容與佛法無關,那麼顯然的,我們並未如經典所說應以「視師如佛」的眼光去依止他。那表示自己沒並不明白上師的功德,更別提生起成佛所需要的勝觀、淨觀了。
還希望傳承祖師們的加持嗎?連離我們最近,眼前活生生的上師我們都得不到他的加持了。
如果我們沒有思維質疑,正視問題並導正行為,那麼不只是浪費了暇滿的人身寶,還讓錯誤的知見如洪水漫延,不必外道邪師來毀壞佛陀的教法,我們就會因為自己的愚癡而成為佛陀教法滅亡的推手。
你算是個「密乘行者」嗎?
修行的次第應該是由小乘進入大乘,最後才是密乘的修持,但是我們通常並未如此依次第修習,灌了頂就認為自己已是密乘行者。事實上,阿羅漢須斷除煩惱才能解脫,大乘佛法強調的是視眾生如母的菩提心,密乘若要一身成佛,則需要八地菩薩以上的勝觀、淨觀,若沒有具足次第的修持,又認為自己正在修習大手印、大圓滿,堪布拉布說:「那就像一個一般女人跑到馬路上說自己才是台灣總統一樣,是妄念!」依然還是「乾乾淨淨的凡夫」。
直言不諱的堪布拉布又說,如果又受了密乘本尊灌頂後,忽略了「受灌」的生效要件,生效要件並不齊全,那麼我們不但沒有圓滿小乘或大乘的修持,連跳級修持密乘也只是自欺欺人而己。密法是果地的修持,見地的不同,道果也會不同,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修行,了解暇滿人身難得、輪迴過患,生起了出離心,急切的想出脫五濁惡世,結果卻完全弄錯方向,造作的全是輪迴的因,豈不讓人由衷的悲鳴?
傳法的上師必須具有「證量」才能無誤的將法教傳承給弟子,上師必須經過如法的修持,對所傳的法有所體悟,生起無誤的正見,才能將自己將曾遭遇到的瓶頸,修持的困難轉而幫助弟子,否則也只是在快速的朗誦文字或某一聽不懂的語言,無論辭彙如何華麗,都無法讓弟子將法入心,生起智慧。
你珍惜所擁有的聞思修機會嗎?
課程中,堪布拉布語重心長的提到,西藏、尼泊爾的寺廟裡有大批的僧人,但是上師們都到世界各地傳法去了,他們沒有機會聆聽教法,而來台灣的上師們也來去匆匆,無法長時間給予法教,尤其佛法需要長時間浸潤其中,忙碌的在家人通常無法達成。以致有時間修行又沒有語言隔闔的西藏、尼泊爾出家人沒有人傳法,而接到法的在家人也沒有時間修行。這真的令人憂心忡忡,尤其是在末法時代,佛法就是如此衰微的。聽到這,眼眶忍不住偷偷紅了。
有時,我們會參加各種法會或各式布施等佛事以幫助我們累積福德,但「福德」,與同樣重要的「智慧」相比,我們著墨於修持「智慧」的時間實在太少,「大象披纓絡,羅漢托空缽」的比喻精妙。所以,是否應該自省、調整心態與腳步了?
解脫直接的因是「心」,因為心是一切快樂、痛苦與執著的源頭,如果煩惱=輪迴是正解的話(事實上它也是),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從「心」下手呢?
由「心」去「領受」,而不是從「腦」去「理解」上師的功德,「受」及「持」他的法教,生起出離心,將次第依序而修,切實的圓滿加行道,時時審視身、口、意三門,行有餘而助眾生,我想,這也許是身為弟子的我們,從貧乏又雜染的功德中,能稍微使上師悅意的如草芥般不值一提的供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