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7月25日至9日29日,晚上7:00-9:00
地點:化育道場
主辦:化育道場
藏譯中:施心慧
報導:陳在源
攝影:攝影獅
印度智慧林佛學院院長,教證俱勝的堪布 慈囊仁波切,今年是第二次應化育道場的請求開課。仁波切去年才在這裡講授《薩惹哈道歌》,親切溫厚的氣度,以及嚴謹紮實的授課內容,讓學員們同時除了深入聞思的利益外,心性上也在無形中透過薰習而調柔,因此都留下甚深印象。今年開課的消息一公布,報名限額在幾天內就爆滿了,總共115名學員有幸領受這個課程。
仁波切面對以居士為主的,程度參差不齊的學員們,充滿了無比的耐心。在每次上課的開始,都先提醒大家要發起「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證悟成佛」的菩提心,以這樣的動機來聽課。相應於本次課程主題,仁波切在第一次上課時,並且特別提醒大家在聽聞本次課程時,也要帶著清淨觀,也就是認識到「我們自己與一切眾生皆是佛,這個講堂就是越量宮,一切外在世間都是清淨的佛土,而共同聞法的學員都是勇父、空行等本尊眷屬」。
本次講授的法本,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大成就者暨大學者榮森班智達所著《證成顯相即是佛》,屬金剛乘中「無上續」、「明光大圓滿」的教法,這是藏傳佛學院中,通常要歷經長達10至12年,甚至20年的聲聞乘和大乘經教的紮實學習後,才會接觸到的密續教法。一般而言,應要循級漸進的學習。但仁波切特別鼓勵大家,不要自我設限認為自己只能學習簡單的法,當有機緣領受較深的法教時,也要精進的學習,這才是邁向遍知佛果的正確態度。在這裡,仁波切特別用中文說:「活到老,學到老」,讓大家記得這個精進聞法的教導。
為什麼要引介這部論著呢?原來,見地就如禪修的眼目,不管做任何一種禪修,如果見地不清楚,是不會有進步的。沒有見地的禪修,就像天生的盲人走在大草原上,不知道要走到什麼地方去。
對於初接觸金剛乘本尊觀修法門的行者來說,可能會感到困惑,為什麼要把一切器世間現象皆觀為本尊壇城、把一切有情眾生皆觀為本尊的眷屬聖眾呢?這樣的清淨觀,是一種造作的假想嗎?還是一種真實觀?即使未曾感到這種困惑的人,也未必是因為見地清楚所以沒有困惑,而只是單純的不曾想過這個問題罷了。無論如何,如果在修行相關法門之前,未曾究明見地,是難有進步的。本次課程的目的,正是為學員打下正見的基礎,張開實修的眼目,當然與實修直接相關。
榮森班智達在法本一開始,就揭示了本課程的主題:「從密咒金剛乘的角度來看,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萬法都是無分別的,它們都同樣是佛的身、語、意,如金剛般的壇城。它們原本就是佛的境地,不是現在依修持之道修習而得的。」仁波切說明,譬如白布雖然染黑,但布本身是白色的,去除黑垢就是白布,而不是另外去產生一塊白布;反之,如果是黑炭,則不論怎麼清洗,都不會成為白色的。同樣的,眾生本來是佛,現在就是佛,只是因為無明遮障才不知道自己是佛,而修持的目的是去除無明,認識到自己本來是佛,並不是修出一個本來不存在的佛。
眾生感知顯相,就執以為實,並因其顯相之合意或不合意而衍生貪心或嗔心,因此感知到的顯相,是錯亂的顯相。這裡雖說是錯亂的顯相,但錯亂的是眾生的心,顯相本身並無錯亂,同一顯相,在佛菩薩看來,即是清淨的顯相,也就是佛的身、語、意金剛壇城。顯相本身並無不同,心清淨時,顯相即清淨;心不清淨時,顯相即不清淨。
仁波切引據豐富的教證、理證,以及具體的事例,來說明法本中舖陳的四種說明方式。約而言之如下:
一,「法爾道理」:指的是萬法自性本空,一切諸法本即清淨,所以凡夫的身、語、意也是清淨的,即與佛的清淨身、語、意無別,所以說凡夫身、語、意即是佛之身、語意、的金剛壇城。
二,「作用道理」:是指由事物結果推知成因,例如從治癒疾病的結果,可以推知所用的是良藥。由於觀修佛的身、語、意金剛壇城,可以使凡夫身、語、意證得清淨成就,故可推知原本顯現的諸法就是佛的清淨的身、語、意的金剛體性。
三,「觀待道理」:是指現象相互依存,不清淨的心會生起不清淨的所涉對境,而當心是清淨無染時,所觀待的對境自然就是不錯亂的清淨顯相。
四,「證成道理」:例如人們看到一杯水,就會認為這個水是真實的存在。但針對同一個對境,餓鬼道眾生所感知到的卻是膿血,地獄道眾生感知的是灼熱的鐵水或熔岩,魚蝦感知為宮室,而天道感知為甘露。八地以上菩薩看到水的本質,就是佛本尊的壇城,若佛所見,此水即清淨平等性,除此別無其他。也就是說,並非這個對境本身有什麼不同,而是因為眾生的染污不同,才見有不同。究其實際,心無染污,顯相本然清淨。
仁波切學養深厚,開示時旁徵博引,不但多舉經證教證,也佐以生動的事例譬喻,而且說理嚴謹,遇有較困難處,更不憚煩勞,反覆說明。學員因此對金剛乘教法又多了幾分了解,並且能實際應用在實修上,歡喜都寫在臉上。